咸丰君臣对“远人”的认知分歧及其影响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en from Afar" between Emperor Xianfeng and His Ministers and Its Influence
作者:陈廷湘;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9,(01):-36-5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咸丰皇帝;条约;列强;通商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咸丰皇帝执政期间,一批与洋人直接交涉的大臣逐步意识到英法美等国对中国只有扩大通商和文化传播愿望,并无领土要求,中国应与之谈判让步以减少损失。一些远离海疆的强硬派大臣则认定夷情叵测,须拒绝其一切要求,以武力解决争端。咸丰本人持论与强硬派大臣相近,但力主尽量维持抚局,避免战争。然而他每次谈判均自设一个无实力保障的底线,以致谈判不决,最终造成更大损失。
参考文献
[1]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一)[G].北京:中华书局,1979.
[3]复旦大学中国近代史教研组.中国近代对外关系资实选辑(1840-1949)[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4]齐思和,等.第二次鸦片战争(三)[G]∥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5]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二)[G].北京:中华书局,1979.
[6]杨松,等.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G].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4.
[7]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三)[G].北京:中华书局,1979.
[8]陈旭麓,等.中国近代史词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9](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10]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四)[G].北京:中华书局,1979.
[11]齐思和,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四)[G]∥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12]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六)[G].北京:中华书局,1979.
[13]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七)[G].北京:中华书局,1979.
[14]齐思和,等.第二次鸦片战争(二)[G]∥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15]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五)[G].北京:中华书局,1979.
[16]尚书[M]∥汉魏古注十经(上).北京:中华书局,1998:18.
[17]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6:75-77.
[18]洪亮吉.春秋左传诂[M].北京:中华书局1998:127-128.
[19]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3.
①英商所递八条中最严重者为上年《天津条约》须更改,英使将进京换约,中国须撤大沽防守,英军保证不上岸活动。见《英商所拟条款条单八条》,《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六册卷四十八第1814页。
①指华人与各国人相争,如认为地方官处理不公,可请交该省督抚秉公查办,免除上海次税,取消广东茶税每担加抽二厘。见《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一册第356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