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江西诗派关系新探——对《读近人诗》误读之还原阐释
A New Examin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 You and Jiangxi School of Poetry——Restoring the True Intention of the Poem "Reading Contemporary People's Poetry" by Lu You
作者:阮怡;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3,(02):-155-16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读近人诗》;黄庭坚;江西诗派;四灵;一喻之两柄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项目
中文摘要
20世纪各类权威的文学批评史著作多认为陆游《读近人诗》批评了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雕琢奇险之病。然而,黄庭坚论诗亦反对雕琢奇险之风,他作诗以生新瘦硬著称,以其为宗的江西诗派更有汗漫无禁之病,与雕琢之风不可相提并论。此诗批评对象应是以字斟句酌为能事的四灵诗人。今人对此诗的误读缘于对"蟹螯蛤柱"一语的理解,还原此诗的原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陆游与江西诗派的关系。
参考文献
①至今有多部文学史持此观点,见于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三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第113-114页;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692页;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05-306页。
②陆游:《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822页。
③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第160页。
④敏泽:《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566页。
⑤成复旺、黄保真、蔡仲翔:《中国文学理论史》(二),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年,第452页。
⑥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第四册宋金元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76页。
①《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见傅璇琮主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446页。
②黄庭坚:《黄庭坚全集》,刘琳等校点,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684、1543、203、669页。
③王直方:《王直方诗话》,见郭绍虞校辑:《宋诗话辑佚》,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0页。
④引文分别见黄庭坚:《黄庭坚全集》,第474、1684、656页。
⑤引文分别见黄庭坚:《黄庭坚全集》,第470、471、665、1641、201页。
⑥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05页。
⑦周裕锴:《文字禅与宋代诗学》,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印行,2001年,第118页。
⑧黄庭坚:《山谷集诗注》,任渊、史容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2页。
①引文分别见黄庭坚:《黄庭坚全集》,第470、1365-1366页。
②徐积:《节孝先生文集》附录,清刻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③惠洪:《冷斋夜话》卷五,学津讨原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
④晁补之:《鸡肋集》卷三三,四部丛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
⑤《南窗纪谈》,丛书集成新编本,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⑥蔡絛评论见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248页。
⑦普闻:《诗论》,见《说郛》卷七九,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
⑧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330页。
⑨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第15页。
谢尧仁《张于湖先生集序》见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三,四部丛刊本。
任渊:《山谷内集注》卷首引许尹序,四部丛刊本。
陈善:《扪虱新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261册,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七,四部丛刊本。
普闻:《诗论》,见《说郛》卷七九,北京:商务印书馆,1927年。
张戒:《岁寒堂诗话》,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57、324页。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第324页。
吕居仁:《童蒙诗训》,见郭绍虞校辑:《宋诗话辑佚》,第590页。
陈师道:《后山诗话》,见何文焕:《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308页。
吴可:《藏海诗话》,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第337页。
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山东:齐鲁书社,1986年,第41页。
①费衮:《梁溪漫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74页。
②吴可:《藏海诗话》,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第327页。
③王直方:《王直方诗话》,见郭绍虞校辑:《宋诗话辑佚》,第88页。
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七引《禁脔》,第320页。
⑤王直方:《王直方诗话》,见郭绍虞校辑:《宋诗话辑佚》,第101页。
⑥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第463页。
⑦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05页。
⑧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第261页。
⑨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第161页。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第479页。
黄庭坚:《黄庭坚全集》,第471页。
吕本中:《夏均父集序》,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五《江西诗派》,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753页。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70页)中认为:“大约在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也就是陆游、杨万里等人进入创作晚期的时候,永嘉四灵开始出现在诗坛上。”
①叶适:《叶适集》,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410页。
②翁卷:《西岩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71册,第172页。
③徐照:《芳兰轩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71册,第155-156页。
④引文分别见叶适:《叶适集》,第611、321、214页。
⑤引文分别见陆游:《陆游集》,第2376、564、2247、442页。
⑥陆游:《老学庵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58页。
⑦引文分别见陆游:《陆游集》,第1135、1839、230页。
⑧叶适:《叶适集》,第321页。
①苏轼:《苏轼文集》,孔凡礼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531、2135页。
②王楙:《野客丛书》,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96页。
③李廌:《济南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115册,第843页。
④李白:《李太白全集》第2册,王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63页;《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朱东润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73页。
⑤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582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