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贷款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Educational Loan and Work-study Movement
作者:凌兴珍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5,(02):-99-105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学生贷款;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滥觞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并贯穿于运动始终的留学贷款 ,与地方政府津贴一起构成了学生的外部经济来源 ,不仅解决了学生赴法川资不足的瓶颈问题 ,还是造成四川、湖南赴法人数众多的重要原因 ,在推动运动迅速平稳发展、维持在法学生生活学业及培养科学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且是中国传统助学方式的变种和民国助学贷款的筚路先锋。但是 ,该时期的学生贷款也存在贷款规定不合理、筹集困难、发放与管理混乱等问题 ,给运动带来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主要研究成果有公孙訇《李石曾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近代史研究》1992年4期;陈三井《吴稚晖与里昂中法大学之创设》,《郭廷以先生九秩诞辰纪念论文集》上册,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年版;符哲文《罗喜闻与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近代史研究》1989年2期;鲜于浩《新民学会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求索》1993年5期;刘斌《湖南青年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1期;栗民《四川青年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3期;吴艾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重庆》,《四川文物》1991年4期;霍益萍《法国政府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立场与态度》,《近代史研究》1997年1期;郭细英、徐胜萍《赴法勤工俭学热潮兴起的原因探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6期;黄利群编著《留法勤工俭学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张洪祥、王永祥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日〕森时彦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小史》,史会来、尚信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鲜于浩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稿》,巴蜀书社1994年版;郑名桢编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版等。这些论著在研究某一地区、某一时段,或在研究原因、背景与留法学生斗争时,对学生贷费问题略有涉及,但专就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贷费问题进行研究的论著至今尚未见到。
助学贷款在民国时期名称甚多,如贷费、留学贷费、自费留学贷费、青年游学贷费、贷金、贷学金、助学贷金等。学界对民国贷学金研究很少,几乎找不到专门论著。民国贷学金发端于何时?学界至今无定论。商丽浩认为,“贷学金制在20世纪30年代初由民间发起”(商丽浩著《政府与社会———近代公共教育经费配置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93页);《四川省志·教育志》称:“民国建立,军政府1912年开始设立贷费。”(《四川省志·教育志》上册,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515页)因二说均未说明所据为何,对其论断,难以评判是非。根据笔者掌握的材料,1918—1922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期学生贷款开始举办。
[1]张允侯,殷叙彝,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华林.与全国各县筹派公费留法商榷书[J].新青年,1917,3(6).
[3]张允侯,殷叙彝,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大批湘生贷款赴法[N].大公报(长沙),1920-04-21.
[6]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日记[A].贺培真.留法勤工俭学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7]合川女生呈请贷费留学恳饬援案办理以宏造育事由(1922-01)[Z].四川省档案馆:四川东川道道尹公署,案卷号191-1092.
[8]重修南川县志[M].民国十五年.
[9]巴县志[M].民国二十二年.
[10]吴艾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重庆[J].四川文物,1991,(4).
[11]黄里州.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A].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12]清华大学中共党史教研室.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第三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13]清华大学中共党史教研室.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第二册下[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14]清华大学中共党史教研室.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第一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15]1921年2月16日法国外交部政法事务司给布拉迪尔先生的通知[A].霍益萍.法国政府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立场与态度[J].近代史研究,1997,(1).
[16]留法勤工俭学的近况[N].民国日报副刊·觉悟,1920-01-08(通讯).
[17]失工留法勤工俭学贷款名单[A].鲜于浩.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稿[M].成都:巴蜀书社,1994.
[18]栗民.四川青年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19]聂荣臻勤工俭学时期部分书简[A].聂荣臻青少年时代[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20]刘文耀,杨世元,等.吴玉章年谱[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1]李季伟.留法勤工俭学亲历[A].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Z].
[22](日)森时彦.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小史[M].史会来,尚信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23]1921年6月13日法中监护旅法中国青年委员会章程[A].霍益萍.法国政府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立场与态度[J].近代史研究,1997,(1).
[24]法中监护旅法中国青年委员会帐单[A].霍益萍.法国政府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立场与态度[J].近代史研究,1997,(1).
[25]李季伟.李季伟致彭县前辈书[A].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Z].
[26]重庆市巴南区档案馆.有关留法勤工俭学史料一组[J].档案史料与研究,1998,(4).
[27]K .J.巴黎法国学生的恐慌与救济[J].中华教育界,1924,13(7).
[28]万县知事谢向钧向东川道道尹公署呈明十一年度收款酌摊贷费数目(1923-07-30)[Z].四川省档案馆:四川东川道道尹公署,案卷号191-1269.
[29]中江教育局摊发十七年上学期留学贷费表[A].柴有恒.中江之教育[M].成都:民权印刷厂,1928.
[30]凌兴珍.民国时期地方政府的助学贷款———1919—1939年四川自费留学贷费制度探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5,(4).
[31]吴虞日记[M].中国革命博物馆整理.荣孟源审校.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198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