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之争:四川国学院时期的廖平与刘师培
The Disputes between Guwen Classics and Jinwen Classics:Liao Ping and Liu Shipei in Sichua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earning
作者:张凯;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9,(02):-11-1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蜀学;今文学;廖平;刘师培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晚清今文学复兴及由此引发的经今古文学之争,乃近代知识与制度变迁中的重要环节,以经今文学为大宗的"蜀学"由此成为中国传统学术转型的中心之一。民国初年成立的四川国学院,名师云集,今古文大师廖平与刘师培角力于此,更是近代学术史上少见的文化现象。抽绎出廖平与刘师培这段民初经今古文碰撞的学术线索,有助于明晰近代"蜀学"的走向以及刘师培学术转变的实情,进而勾勒经今古文学在民初的渊源流变。
参考文献
[1]参见黄开国:《廖平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陈其泰:《廖平与晚清今文学》,《清史研究》,1996年第1期;赵沛:《廖平的兼治三传与〈三传折中〉》,《南开学报》,2007年第1期;陈克明:《试论刘师培的经学思想》,《中国文化》,第15-16期;陈奇:《刘师培的后期经学》,《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2]参见陈奇:《刘师培力攻今文析》,《贵州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谢桃坊:《批评今文经学派——刘师培在四川国学院》,《成都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章太炎对廖平亦持类似态度,在《今古文辨义》(《亚东时报》第18号,1899年)中虽批评廖氏“欲极崇孔子,而不能批郤导窾”,流弊甚大,但亦认可其“精勤虚受,非卤莽狂仞者比”;针对有人轻薄廖平学说,则申明“廖季平的经学,荒谬处非常多,独得也很不少。在兄弟可以批评他,别人恐怕没有批评他的资格。”(《留学的目的和方法》,马勇编《章太炎讲演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3页。)
[1]详细讨论可参见黄开国:《廖平评传》第二章。
[1]章士钊更是认为“申叔固有家学,然太炎先生实在把他捧得太高”,“以彼1903年至上海,参加革命,至1908年而叛变,为端方侦探,至1911年而辛亥革命起,其间安得暇晷读书-在成都、太原3年,是为其读书时间”。《〈刘申叔遗书〉卷帙之富》,《顾颉刚书话》,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69页。
[1]参见缪敦闵:《刘师培〈礼经旧说〉研究》,台湾暨南国际大学,2000年硕士论文。
[2]陈中凡与蒙文通讨论“今文学方士化”的往来信函,皆收入《陈中凡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李源澄对刘师培的评论,详见《古文学大师刘师培先生与两汉古文学质疑》,刊《学艺》,1933年,第12卷第6期。关于廖平、刘师培后学争辩今古的深入研究,另文详述。
[3]参见周予同:《经史关系论》,《离骚》创刊号,1937年12月20日;《治经与治史》,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吴虞.吴虞日记(上)[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尹炎武.刘师培外传[M]∥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3]杨赞襄.书刘申叔南北考证学不同论后[J].四川国学杂志,1912,(3).
[4]吴之英.答刘师培书[M]∥吴之英诗文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5]刘师培.近代汉学变迁论[M]∥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6]钱玄同.刘申叔遗书.序[M]∥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7]李有明.经史学家蒙文通[M]∥四川近现代文化人物.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8]蒙文通:廖季平先生传[M]∥蒙文通文集(3).成都:巴蜀书社,1995.
[9]廖平.知圣篇[M]∥廖平选集(上).成都:巴蜀书社,1998.
[10]廖平.文字源流考叙二[M]∥廖平选集(下).
[11]廖平.孔经哲学发微[M]∥廖平选集(上).
[12]姜亮夫.忆成都高师[M]∥姜亮夫全集(24).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13]许惠琪.刘师培论“六经皆史”[J].中国文学研究(22).2006-06.
[14]刘师培.春秋左氏传古例诠微[M]∥刘申叔遗书.
[15]刘师培.中国文字问题序[M]∥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16]李耀仙.《廖平选集》(下册)内容评介——代序[M]∥廖平选集(下).
[17]南桂馨.刘申叔遗书.序[M]∥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18]刘师培.非古虚下篇[M]∥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19]刘师培.与廖季平论天人书[M]∥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20]刘师培.定命论[M]∥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21]章太炎.太炎文录初编[M]∥章太炎全集(4).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2]蒙文通.经史抉原序[M]∥蒙文通文集.
[23]蒙文通.井研廖师与汉代今古文学[M]∥蒙文通文集(3).
[24]刘师培.白虎通义源流考[M]∥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25]钱玄同.致郑裕孚[M]∥钱玄同文集卷六.书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6]刘师培.周明堂考[M]∥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27]陈奇.刘师培的后期经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
[28]刘师培.西汉周官师说考序[M]∥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29]孙海波.西汉周官师说考.提要[M]∥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37册.济南:齐鲁书社,2006.
[30]万仕国.刘师培年谱[M].南京:广陵书社,2003.
[31]邵瑞彭.礼经旧说题记[M]∥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32]钱穆.略论治史方法(中)[N].中央日报.文史副刊,1936-11-08,(1).
[33]蒙默.蒙文通学记(增补本)[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34]刘师培.与廖平书[M]∥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35]陈钟凡.周礼古注集疏跋[M]∥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36]明.刘师培遗著之发刊[N].大公报.图书副刊.1934-02-10,(13).
[37]桑兵.横看成岭侧成峰:学术视差与胡适的学术地位[J].历史研究,2003,(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