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三都赋》旧注底本问题试探
Attempts at Issues of San Du Fu's Originally-annotated Copy in Wen Xuan
作者:唐普;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9,(04):-105-11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文选》;《三都赋》;李善;綦毋邃;《三都赋》旧注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李善注《文选.三都赋》时所采用的旧注底本应当为綦毋邃序注本,该本在张载、刘逵及卫权《三都赋》注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三都赋序》注。在李善注《文选》时,綦氏序注本略有残缺。对于臧荣绪《晋书》与序注本在旧注作者问题上产生的分岐,李善采信了史书的记载,因此导致了后人对《三都赋》旧注的误解。
参考文献
[1]李善注《文选》笔误颇多。笔者在《〈文选〉李善注引司马相如文舛误举例》一文中曾指出了李善注引时互误《子虚赋》、《上林赋》篇名达5处。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6期。
[2]关于两《唐志》著录“《三京赋音》”是“二京”误为“三京”,还是“三都”误为“三京”的问题,前人已辨。详参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见《二十五史补编》第四册,开明书店,1936年版,5878页。《二十五史补编》第三册又收录诸家《补晋文艺文志》(或曰《补晋书经籍志》),亦可参。
[1]《文选》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
[1]萧统.文选[M].李善注.影胡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77.
[2]萧统.文选[M].李善注.影尤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74.
[3]萧统.文选[M].奎章阁本.韩国:正文社,1996.
[4]日本足利学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5]唐钞文选集注汇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6]文选考异[M]//萧统.文选.影胡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77.
[7]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M].曹道衡,沈玉成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
[8]黄侃.文选平点(重辑本)[M]∥黄侃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6.
[9]游国恩.居学偶记[C]∥游国恩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
[10]饶宗颐.敦煌吐鲁番本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1]熊良智.试论韩国奎章阁本《文选.魏都赋》注者题录的有关问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6).
[12]李匡乂.资暇集及其他二种[M]∥丛书集成初编.长沙:商务印书馆,1939.
[13]冈村繁.文选之研究[M]//冈村繁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4]王立群.从左思《三都赋》刘逵注看北宋监本对唐抄本《文选》旧注的整理[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
[15]傅刚.文选版本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6]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17]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8]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9]罗国威.左思《三都赋》綦毋邃注发覆——《文选》旧注新探之一[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6).
[20]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周祖谟,余淑宜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83.
[22]王士祯.古于夫亭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3]严可均.全晋文[G]∥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
[24]顾农.左思《三都赋》及其序注综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1).
[25]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6]丁国钧.补晋书艺文志[G]∥二十五史补编.上海:开明书店,1936.
[27]丁辰.补晋书艺文志刊误[G]∥二十五史补编.上海:开明书店,1936.
[28]李昉,等.太平御览[G].北京:中华书局,1960.
[29]刘赓.稽瑞[G]∥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30]汪师韩.文选音及其他二种.文选理学权舆[G]∥丛书集成初编.长沙:商务印书馆,1939.
[31]孙志祖.文选李注补正[G]∥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