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序法定主义到程序人文主义——法国民事诉讼法典的发展述评
From Procedural Legalism to Procedural Humanism——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ench Civil Procedural Codex
作者:周建华;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3,(03):-138-15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法国;民事诉讼;法定主义;合作主义;人文主义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如果说1806年法国民事诉讼法典是一部实践技术法典,1975年法国民事诉讼法典则是一部诉讼艺术法典。1806年法典的立法者受当时诉讼理论空白的局限,忽略了对诉讼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的制定,仅为抵御法官裁量恣意制定一系列枯燥和复杂的程序规则,造成法典的法定主义和形式主义特征。1975年法典制定时,诉讼法学已处于成熟阶段。立法者在法典开篇之处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并且引入程序合作主义理念,改变了诉讼程序中传统的自由决斗性质,而将诉讼定义为法官和各方当事人共同合作寻求纠纷解决的领域。从20世纪末开始,法国民事诉讼法典的发展则更为强调追求纠纷的人性化解决,倡导当事人参与纠纷解决,鼓励他们基于合意寻求纠纷的协商解决,由此形成法典的新特征——程序人文主义。
参考文献
①S.Dauchy,La conception du procès civil dans le Code de procédure civile de 1806(《1806年民事诉讼法典中的民事诉讼概念》),in L.Cadiet and G.Canivet,1806-1976-2006,De la commémoration dun codeàlautre:200 ans de procédure civile en France(《1806-1976-2006,对两部民事诉讼法典的纪念——法国民事诉讼200年历史进程》),Litec,2006,pp.77-89,spéc.,p.77.
②Le discours de Serge Guinchard,citéin B.Lissarrague,Hommageàun seigneur de la procédure(《对一位程序法学大家的致敬》),in Justices et droit du procès,Du légalisme procéduralàlhumanisme processuel(《司法和诉讼法的发展,从程序法定主义到程序人文主义》),Mélanges en lhonneur de Serge Guinchard,Dalloz,2010,pp.5-10,spéc.,p.6.
③Le discours de Serge Guinchard,citéin B.Lissarrague,op.cit.,p.6.
④B.Lissarrague,op.cit.,p.9.
⑤Dauchy,op.cit.,p.77.
①L.Cadiet,Ouverture,Dun codeàlautre:de fondations en refondation(从第一部民事诉讼法典到第二部民事诉讼法典,奠定和重建》),in Cadiet and Canivet,1806-1976-2006,De la commémoration dun codeàlautre,pp.3-17,spéc.,p.9.
②B.Beignier,Le Nouveau Code de procédure civile:un droit des professeurs?(《新民事诉讼法典,一部学者制定的法典?》),in Cadiet and Canivet,1806-1976-2006,De la commémoration dun codeàlautre,pp.35-45,spéc.,p.35.
③Morel,Traitéélémentaire de procédure civile(《民事诉讼法学》),2 eéd.1949,Dalloz,n°10,p.8.Citéin Beignier,op.cit.,p.38.
④Dauchy,op.cit.,p.81.
⑥Dauchy,op.cit.,p.82.
⑦Dauchy,op.cit.,p.83.
①Dauchy,op.cit.,p.83.
②J.Foyer,Préface(《前言》),in J.Foyer and C.Puigelier(dir.),Le nouveau Code de procédure civile(19752005)(《新民事诉讼法典(1975-2005)》),Economica,2006,pp.XIII-XXII,spéc.,p.XIII.
③A.Wijffels,Le destin du Code de procédure civile(1806)en France(《1806年法国民事诉讼法典的命运》),in Cadiet and Canivet,1806-1976-2006,De la commémoration dun codeàlautre,pp.199-226,spéc.,p.211.
④1935年11月20日发布的一项通函(Circulaire)限制了1935年10月20日法令-法律的改革范围:“民事诉讼长期以来表明的特征是诉讼程序由当事人自己指挥,在他们的法定代表和诉讼代理人代理的情形下,当事人之间进行口头和对审的辩论,在此基础上形成法官的内心确信。当事人的辩论奠定了诉讼的实质面貌,即由当事人将法官的注意力集中在纠纷的实质争点上。如同我们经常强调的,诉讼程序的口头特征是司法正常运行的保障。(1935年)法令不能违背这些原则。”A.Wijffels,op.cit.,p.212.
⑤A.Wijffels,op.cit.,p.214.
⑥A.Wijffels,op.cit.,pp.215-216.
①G.Canivet,De lintelligent en procédure civile(《民事诉讼程序中的智慧》),in Foyer and Puigelier(dir.),Le nouveau Code de procédure civile(1975-2005),pp.XXIII-XLI,spéc.,pp.XXVI-XXVII.
②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上)》,罗结珍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第566-568页。
①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上)》,第634-635页。
②Citéin J.-P.MENABE,Plaidoyer pour un bel outil(为一部好法典而辩护》),in Foyer and Puigelier(dir.),Le nouveau Code de procédure civile(1975-2005),pp.47-58,spéc.,p.57.
③J.-M.Hocquard,Le plaideur,lavocat et le nouveau Code de procédure civile,in Foyer and Puigelier(dir.),Le nouveau Code de procédure civile(1975-2005),pp.65-71,spéc.,p.66.
④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上)》,第587-604页。
⑤参见周建华:《法国民事司法中的衡平判决》,《诉讼法学研究》第14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第74-90页。
①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上)》,第611-629页。
②关于法国调解的详细介绍,参见周建华:《司法调解:合同还是判决?——从中法两国的比较视野出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
③J.-M.Coulon,Quel intérêt pour la justice civile?(《民事司法应当追寻的利益是什么?》),PA,13 juil.1999,p.5 et s.,spéc.,p.5.
④L.Cadiet,Carbonnier processualiste(《诉讼法学家卡尔邦尼》),in Justices et droit du procès,Du légalisme procéduralàlhumanisme processuel,pp.189-204,spéc.,p.201.
⑤Paul Ricur,Le Juste(《论公正》),Editions Esprit,1995,pp.191-192.Citéin Cadiet,op.cit.,p.201.
①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上)》,第553页。
②S.Guinchard,Le procèséquitable:Garantie formelle ou droit substantielle?(《公平诉讼,形式保障还是实体法?》),Mélanges G.Farjet,1999,p.139 et s.;S.Guinchard etc.,Droit processuel,droit commun et droit comparédu procès(《程序法学,诉讼的普通法和比较法》),Dalloz,3 e,2005,p.367 et s.;S.Guinchard,F.Ferrand,Procédure civile,droit interne et droit communautaire(《民事诉讼法学,国内法和欧盟法》),28 eéd.,Dalloz,2006,p.559 et s.
③G.Cornu,Vocabulaire juridique(《法律术语大全》),Association Henri Captitant,PUF,6 e,V°Equité,p.361.
④衡平在私法中存在双重功能:一是纠正(corrective)功能,允许缓和、修正实定法和合同的严格性;二是补充(supplétive)功能,允许法官补充法律规则或合同面对特殊情形下的空缺和不明确之处。Ch.Albiges,De léquitéen droit privé(《论私法中的衡平》),préf.Rémy Cabrillac,LGDJ,2000.
⑤Cadiet,op.cit.,p.200.
⑥J.Carbonnier,Droit civil(《民法学》),PUF,vol.1,2004,n°9,p.23.
⑦Carbonnier,op.cit.,p.24.
⑧M.-E.Boursier,Le principe de loyautéen droit processuel(《程序法中的诚信原则研究》),Dalloz,2003,n°15,p.16.
⑨Cass.1 re.civ.,7 juin 2005,n°05-60044,D.2005 jur.p.2570,note.M.-E.Boursier.
①Rapport au garde des Sceaux,Lambition raisonnée dune justice apaisée(《和谐司法的合理规划》),Commission sur la répartition des contentieux présidée par Serge Guinchard,La documentation franaise,2008.
②周建华:《司法调解的契约化》,《清华法学》2008年第6期。
③L.Cadiet,T.Clay and E.Jeuland(dir.),Médiation et Arbitrage,Alternative dispute résolution,Alternativeàla justice ou justice alternative?Perspectives comparatives(《调解和仲裁,ADR,司法的替代还是选择性司法?》),Litec,2005,p.7.
④G.Cornu,Les modes alternatifs de règlement des conflits(《选择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Rapport synthèse,RIDC,1997,p.311.
⑤Colloque《Le service public de la Justice》,Palais du Luxembourg,6 oct.1997;colloque de Villepinte,《Des villes su^res pour des citoyens libres》,24 oct.1997;Conférence de presse,《Une réforme pour la Justice》,29 oct.1997,Document dorientation,Ministère de la Justice,29 oc.1997.
①B.Brunet,Les modes alternatifs de règlements des litiges,quelques propos sur la réforme de la justice et la régulation par le droit(《选择性纠纷解决机制,试论其对司法改革和法律调整的影响》),Gaz.Pal,sept.-déc.1997,doct.,p.1674.
②法国民事诉讼法典的新体系为:第一卷,《适合各级法院的一般规则》;第二卷,《适合各级法院的特殊规则》;第三卷,《特殊规定》;第四卷,《仲裁》;第五卷,《纠纷的友好解决》;第六卷,《适合海外领土的规则》。
③李大雪:《二战后德国民事诉讼法之改革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4页。
④吴杰:《辩论主义与协同主义的思辩——以德、日民事诉讼为中心》,《法律科学》2008年第1期。
①法院方面,承担及时采取必要的准备措施的义务。对于一次终结的言词辩论期日,受诉法院的法官要向被告规定期间或催告答辩。对于书面的准备程序,如果审判长向被告送达起诉状,不确定期日,那么法院有义务催告被告告知答辩意向,在催告时,应当告知答辩期限和迟延的后果。作为当事人,不仅不能拖延诉讼的进度提出攻击和防御方法,而且要以集中的方式向法官提出证据。如果当事人逾期提出攻击或防御方法,而且法院认为当事人的行为足以延迟诉讼的终结并且当事人就逾期有重大过失时,可以予以驳回。法官不为负有义务的审判上的促进措施,如此种不作为至少是迟误的原因之一,则导致不能援引当事人陈述迟误禁阻,理由是法治原则所要求的公正诉讼排除该意义上的迟误禁阻。章武生,杨严炎:《德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之评析》,《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1期。
②李大雪:《二战后德国民事诉讼法之改革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24-25页。
③莫诺.卡佩莱蒂:《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徐昕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52页。
④陈桂明、吴如巧:《美国联邦民事诉讼程序的新发展及其启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⑤齐树洁、冷根源:《英国〈民事诉讼规则(1998)〉述评》,《法学家》2001年第2期。
⑥齐树洁、冷根源:《英国〈民事诉讼规则(1998)〉述评》,《法学家》2001年第2期。
①徐昕:《当事人权利与法官权力的均衡分配——兼论民事诉讼的本质》,《现代法学》2001年第4期。
②齐树洁、冷根源:《英国〈民事诉讼规则(1998)〉述评》,《法学家》2001年第2期。
③徐昕:《当事人权利与法官权力的均衡分配——兼论民事诉讼的本质》,《现代法学》2001年第4期。
④罗尔斯.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42页。
①徐昕:《当事人权利与法官权力的均衡分配——兼论民事诉讼的本质》,《现代法学》2001年第4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