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与艺术
Things and the Creation of Arts
作者:成穷;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9,(06):-51-6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物;艺术创作;生态学视野;自然美;艺术美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在创作的冲动、表达、成果乃至评价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自然物的深度介入。自然美扎根在生态系统中,而艺术美虽也离不开自然物的参与,却主要落在人的自由的领域内。这是两种不可替代的美,扬此抑彼或厚此薄彼都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成穷.物的遮蔽与生态危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
[2]成穷.自然审美的两种基本样式[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5).
[3]海德格尔选集(上)[M].孙周兴,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239.
[4]康德.判断力批判(上)[M].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48.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1-202.
[6]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7]李天道.中国传统美学“典雅”说的规定性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
[8]查常平编.人文艺术(第3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9]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C]∥朱光潜,译.美学(第2期)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4—5.
[10]黑格尔.美学(第1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1]车尔尼雪夫斯基.现实与艺术的审美关系[M].周扬,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510.
[14]艾莲.“美是生活”的生命内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1).
[15]罗曼.罗兰文钞[M].孙梁,译.新文艺出版社,1958:1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