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川康民族地区疾病研究——以边疆服务部所作医疗卫生研究为例
Christianity and Disease Studies in the Regions of Sichuan-Xikang Ethnic Groups:the Case Study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Research of the Border Service Department
作者:邓杰;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9,(06):-21-28+4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基督教;边疆服务运动;彝羌藏地区;医疗研究
Key words:
基金项目: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督教与民国时期川康民族地区地方疾病防治研究”(08XZJ003)
中文摘要
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府西迁,大批学者和学术团体随之西移,加之国民政府对后方建设的需要,研究边疆成为一时之风气。在此背景下,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成立边疆服务部,在深入川、康地区服务边民的同时,联合当时在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八所大学就地方特殊疾病展开调查研究。这些调查研究工作不仅具有医学研究的价值,对于边部的医疗卫生工作有直接的帮助,而且极大地推动了边部整个工作的发展,与边部从事的其他服务工作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就相关学术论文的情况来看,笔者目前所掌握的仅有成先聪、陈廷湘二教授发表于《宗教学研究》2001年第4期的《基督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以医疗事业为例》一文。此文是笔者搜集到的所有论著中对边部医疗卫生事业叙述最为完整的。因边部所涉的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太多,该文没有反映各个医院(诊所)的沿革史,特别是西康区诊所的诊疗情况,几乎没有提及。但该文对边部医疗卫生事业的梗概记述为笔者提供了研究思路,帮助至大。此外,笔者的研究生同学汪洪亮博士也一直在从事有关边疆服务及“边疆研究”的研究工作,其硕士论文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铺垫,本人有关边疆服务的论著均参考了汪的论著和搜集的材料,谨此说明。
[2]参阅徐益棠:《十年来中国边疆民族研究之回顾与前瞻》,此文是作者为《边政公论》出版及中国民族学会七周年纪念而作,原载于《边政公论》第1卷5、6期(1942年)。
[1]该文本为讲演稿,后刊于《社会学刊》第1卷第4期,1920年9月。
[3]参见刘国声:《西藏医学》,《中华医史杂志》1953年19卷第2期;范行准:《胡方考》,《中华医学杂志》1936年12月;朱中德:《胡医考》,《国医导报》,1941年6月;陆肇基:《从〈中华医史杂志〉看我国的医史研究》,《中华医史杂志》,1987年17卷第1期。
[1]《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总部工作报告》,见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会议记录》,全宗号:51,目录号4,案卷号251。
[2]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四川省民政厅:《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部人员名册、工作计划、川西区工作报告、暑期服务团筹备经过》,全宗号:民54,目录号1,案卷号2。
[3]崔德润:《边疆服务各项工作的发展》(1952年11月),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四川省宗教事务处:《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部1951至1953年工作报告及申请结束报告》,全宗号:建川50,案卷号436。
[1]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四川省卫生处:《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工作计划大纲、川西区工作报告、眼疾调查医疗报告及举办抗建展览夏令营妇女职业介绍献金义卖等情况》,全宗号:民113,目录号1,案卷号30。
[1]但是,受医疗条件的限制,边部对黑热病的研究工作面临着极大困境。病原病理虽已弄清,治疗用的特效药品却总是不敷使用。而黑热病在当地仍不时发生,威州、杂谷脑均相继来信表示忧虑。马锡山在一封信件中说:“前三次共收到urea Stibamine不足三百支,计二十九克,仅足供六人之用。现在院中即有病人成人二,儿童四,用起来很快,同时杂谷脑医院还要用。今年病人一定增多,这几天来自理县、茂县、汶川的都有,如果没有药用,慢慢的更要传染多了!这种药买不到,总部得想办法。”崔毓珊院长也来信报告:“近有一二岁的小儿,确患严重黑热病,到医院请求打针。惜以药缺而徒唤奈何!”《本部消息:川西急需黑热病药》,《边疆服务》第14期,1947年2月。
[1]《西康服务区王伯勋主任报告:一九五一年工作简报》,见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四川省宗教事务处:《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部1951至1953年工作报告及申请结束报告》,全宗号:建川50,案卷号436。
[1]孙学悟.人类学概略[J].科学,2:4,1916-04.
[2]陈映璜.人类学[M].北平大学丛书之一,上海:商务印书馆,1918.
[3]李济之.中国人种之构成[M].雷宝华,译.科学,9:11,1925-04.
[4]甄志亚.60年来中国近代医史研究[J],中华医史杂志,26:4,1996-10.
[5]本刊宗旨[J].边疆服务,1.1943-04.
[6]本部近讯(川西区):调查特种疾病[J].边疆服务,4,1943-11.
[7]工作简讯(总部):调查川西区重要疾病[J].边疆服务通讯,1,1945-03.
[8]侯宝璋.汶川理番一带最常见的几种病症[J].边疆服务,7,1944-12.
[9]工作报告:川西区卫生工作[J].边疆服务,7.
[10]陈耀真、汤佩青.川西北眼疾调查之经过[J].边疆服务,7.
[11]马锡山.黑热病的发现及治疗经过[J].边疆服务,7.
[12]马锡山.佳山寨扑灭麻疹记[J].边疆服务,7.
[13]成都大学生暑期服务团徒步出发[J].田家半月报,7:14,1940-07.
[14]张子龄.宁属最普遍的地方性病——甲状腺肿[J].边疆服务,7.
[15]张伯怀.河西镇[J].边疆服务,9,1945-10.
[16]王禾章.颈瘤病之预防[J].边疆服务,26,1948-10.
[17]本部近况[J].边疆服务,(复刊)1,1950-03.
[18]本部消息:碘盐厂出品好[J].边疆服务,(复刊)2,1950-05.
[19]西康区卫生工作-聘曲宗礼医生主持[J].边疆服务,5,1944-02.
[20]黄委员炎培致词报告摘录[J].边疆服务,5,1944-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