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丧服制度中的性别等级地位差异问题初探
Difference in Gender Estate and Status under the Mourning Apparel System in Pre-Qin Times
作者:段塔丽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5,(03):-105-11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先秦时期;丧服制度;父权制;性别等级地位差异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丧服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与先秦宗法制互为表里的社会制度,先秦时期的丧服制度是在确保父系(夫系)家族利益优先的前提下,对女性在服制内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普遍采取“压降”的办法加以限制,甚至剥夺,这必然导致先秦服制中性别等级地位的不平等。先秦服制中性别等级地位的差异,正是先秦统治者将“亲亲”、“尊尊”、“长长”以及“男女有别”等一套宗法制精神“外化”于丧礼服饰中的表现。其目的在于维系和巩固父权家长制的统治和宗法家族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陶毅,宁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4.
[2]贾公彦.仪礼注疏[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3]丁凌华.中国丧服制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礼记[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5]杜芳琴.等级中的合和:西周礼制与性别制度[A].杜芳琴.妇女学和妇女史的本土探索[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6]朱日耀.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
[7]王国维.观堂集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4.
[8]丁鼎.试论丧服习俗的起源[J].思想战线,2001,(4).
[9]牛志平.唐代婚丧[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
[10]杜芳琴.妇女研究(学)的历史语境:父权制、现代性与性别关系[A].杜芳琴.妇女学和妇女史的本土探索[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11]胡培翚.仪礼正义[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12]丁鼎.试论中国古代丧服制度的形成和确立[J].社会科学战线,2002,(1).
[13]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的思想[A].金景芳古史论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14]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A].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
[15]杜芳琴.华夏性别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A].杜芳琴.中国社会性别的历史寻综[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