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术与人生礼俗——以宋代为例
Witchcraft and Ceremonies of Life in the Song Dynasty
作者:方燕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5,(03):-84-9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巫术;人生礼俗;产育;婚姻;丧葬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巫术通常利用民俗作为载体,从宋代的催生礼、诞生礼到隆重的婚娶丧祭,无不反映出巫术与人生礼俗的密切关系,尽管其中掺杂了许多有悖礼制、荒谬和非理性的成分,却作为习俗融进了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2]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一书中提出交感巫术理论,将全部巫术归结为两种类型:一是基于“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的相似律原则,采取比拟或模仿的方式施术,即模仿巫术,也叫顺势巫术;二是基于接触律或触染律的原则,通过一事物的某部分或与其相关之物来影响该事物,即接触巫术。弗雷泽将这两类巫术合称交感巫术,认为“物体通过某种神秘的交感可以远距离地相互作用”。参考弗雷泽《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58页。
[1]徐吉军、方建新等《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第56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另参见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西永新北宋刘沆墓发掘报告》,《考古》1964年第11期。
[1]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M].洪天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Z].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3]宋兆麟.中国生育信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4]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5]王易.重编燕北录[M].说郛[Z].涵芬楼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6]朱辅.溪蛮丛笑[M].说郛[Z].涵芬楼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7]苏轼.物类相感志[M].说郛[Z].涵芬楼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8]贾似道.悦生随抄[M]说郛[Z].宛委山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9]王衮.博济方[Z].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0]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1]爱日斋丛钞[M].说郛[Z].宛委山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2]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13]李济翁.资暇录[M].说郛[Z].宛委山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4]文莹.玉壶清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5]胡榘.方万里.罗濬.宝庆四明志[M].宋元方志丛刊[Z].北京:中华书局,1990.
[16]曾枣庄,刘琳.全宋文[Z].成都:巴蜀书社,1994.
[17]司马光.书仪[M].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8]高承.事物纪原[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9]阙名.戊辰杂抄[M].说郛[Z].宛委山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0]王得臣.麈史[M].宋元笔记小说大观[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1]刘宁波.生死转换与角色认证-中国传统婚礼的民俗意象[J].民间文学论坛,1994,(1).
[22]庄绰.鸡肋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3]徐松.宋会要辑稿[Z].北京:中华书局,1987.
[24]康誉之.昨梦录[M].说郛[Z].涵芬楼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5]周去非.岭外代答[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6]王栐.燕翼诒谋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7]黄景略,吴梦麟,叶学明.丧葬陵墓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8]霍巍.谈四川宋墓中的几种道教刻石[J].四川文物,1988,(3).
[29]徐苹芳.唐宋墓葬中的“明器神煞”与“葬仪制度”[J].考古,1963,(2).
[30]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四川成都市西郊金渔村南宋砖室火葬墓[J].考古,1997,(10).
[31]彭适凡,刘玲.江西分宜和永丰出士的宋俑[J].考古,1964,(2).
[32]赵彦卫.云麓漫钞[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3]曾三异.同话录[M].说郛[Z].宛委山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4]陶谷.清异录[M].宋元笔记小说大观[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5]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36]马光祖.周应和.景定建康志[M].宋元方志丛刊[Z].北京:中华书局,1990.
[37]洪迈.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8]苏轼.东坡志林[M].稗海第五函.
[39]张合荣.黔北宋墓反映的丧葬心理与习俗[J].贵州文史丛刊,1998,(6).
[40]俞文豹.吹剑录全编[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41]刘宰.漫塘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42]应俊.琴堂谕俗编[M].文渊阁四库全书[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43]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4]张栻.南轩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45]谢公应,边实.咸淳玉峰续志[M].宋元方志丛刊[Z].北京:中华书局,1990.
[46]庞元英.谈薮[M].说郛[Z].涵芬楼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7]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四部丛刊初编[Z].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明刻本.
[48]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