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对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An Empirical Study of Subsistence Effectiveness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 on Peasants in Jiangsu Province,China
作者:王克强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5,(03):-5-1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集体土地;生活保障;效用;影响因素;生存伦理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农村集体土地资产化运作与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研究”(70341011);;
“小城镇用地扩张控制研究”(70173044);;
上海市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上海郊区集体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实证研究”(2003BJB007);;
“发展市场经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2004XAB00
中文摘要
土地对农民有多重效用,若以土地对农民的总效用为1.0000,则江苏省土地对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效用、就业机会效用、直接经济效益效用、子女继承效用、征地后可以得到补偿效用、以免重新获取时支付大笔费用效用的平均值依次分别为0.3862、0.1695、0.1972、0.03340、0.1796、0.03410。显著影响江苏省土地对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年龄、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意愿、农业纯收入占总纯收入的比例、性别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结果印证了Scott有关小规模土地下农民决策基于生存伦理的结论。我国应逐步实现从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险的转换。
参考文献
[1]王克勤,刘太阳.陈锡文答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三问[N].中国经济时报,2003-05-20.
[2]鲍海君.吴次芳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管理世界,2002,(10).
[3]樊小钢.土地的保障功能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J].财经论丛2003,(4).
[4]赖盛中.土地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J].柳州师专学报,2003,(3).
[5]李郁芳.试析土地保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6).
[6]梁鸿.苏南农村家庭土地保障作用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0,(5).
[7]钱忠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3,(2).
[8]袁春瑛,薛兴利,范毅.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理性选择——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相结合[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6).
[9]张启春.从传统土地保障走向现代社会保障——关于乡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J].理论月刊,1999,(12).
[10]朱明芬.浙江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2003,(3).
[11]徐琴:农村土地的社会功能与失地农民的利益补偿[J].江海学刊,2003,(6).
[12]刘红梅,王克强.浙江省农村土地市场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0,(2).
[13]王克强,刘红梅.中国农村地产市场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4]李亚华.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15]王思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断裂与弥合[J].江苏社会科学,2004,(3).
[16]刘子兰.中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反思与重构[J].管理世界,2003,(8).
[17]杨翠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农村经济,2004,(5).
[18]张寿正.关于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失地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4,(2).
[19]常进雄.土地能否换回失地农民的保障[J].中国农村经济,2004,(5).
[20]蒋省三,刘守英.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工业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经济发展调查[J].管理世界,2003,(11).
[21]王克强同,刘红梅,石忆邵.上海市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必然性及现状和发展模式研究[J].上海综合经济,2002,(9).
[22]杨明洪.城郊结合部征地中农民利益保护问题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1).
[23]王诚.论社会保障的生命周期及中国的周期阶段[J].经济研究,2004,(3).
[24]Scott,J.“TheMoralEconomyofthePeasant”[M].YaleUniversityPress,197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