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社会-强国家”的社会建构——对《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关于“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Social Construction “from the Strong Society to the Strong State” ——Thoughts on the Reform of Social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Scheme of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作者:龚万达;刘祖云;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3,(05):-127-13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强社会;强国家;社会组织;改革;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社会资本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研究”(11&ZD070)
中文摘要
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2011年全国政府效率居前15位省份的政府效率标准化值、社会组织数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进行二元变量的相关分析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地区政府效率较高,经济发展较好。其要因之一是这些地区继承了历史上由众多社会组织产生的大量社会资本。中国的社会组织从来不是国家的对立物,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扩权社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组织的高度信任和期待。
参考文献
①“Civil Society”一词在国内有三种不同的译名,即“公民社会”、“市民社会”、“民间社会”,虽然这三种译名之间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差别,但是大多数研究者是在同一个意义上使用。由于本研究引用了不同研究者的文献,因此文中会同时出现“公民社会”、“市民社会”、“民间社会”。
②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4-6页。
①张丽曼:《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真髓》,《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3期。
②荣剑:《马克思的国家和社会理论与改革》,《马克思主义研究》1987年第1期。
③托马斯·海贝勒、诺拉·绍斯米卡特:《西方公民社会观适合中国吗?》,《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④托马斯·卡罗瑟斯、薄燕:《市民社会》,《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7期。
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课题组:《外国非政府组织概况》,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年,第180-181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2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51-25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5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1页。
⑦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10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77页。
⑨王新生:《市民社会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61页。
①罗伯特·普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07页。
②曼瑟·奥尔森:《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1页。
①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31页。
②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从“善举”到“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年第7期。
③罗伯特·普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第195页。
①王尚银:《中国区域性公民社会新探——以温州模式为例》,《新视野》2007年第5期。
②Kenneth J.Arrow,“Gifts and Exchanges,”Philosophy&Public Affairs,Vol.1,No.4,Summer 1972,pp.343-362.
③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