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的符号建构
The Symbol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作者:郑哲;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3,(05):-90-95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文化旅游;文化旅游者;符号双轴建构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在旅游价值极大化的今天,文化已经成为旅游中不容小觑的符号,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占据着极大的市场份额。从符号学的视角出发,文化旅游从侧面展示了社会缺场的意义。符号接收者的大脑并非一片空白,文化旅游者对旅游地有着不同的心理期待。文化旅游地拥有巨大的符号表现体,但只能用其中极少数符号来呈现旅游地文化,这就涉及到符号的"组合/聚合"双轴建构。
参考文献
①引文参见埃里克·科恩:《旅游社会学纵论》,巫宁等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3、28页。
②《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http:∥www.cnta.gov.cn/html/2012-10/2012-10-25-9-0-71726.html.
①鲍勃·麦克彻、希拉里·迪克罗:《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朱路平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页。
②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46页。
①鲍勃·麦克彻、希拉里·迪克罗:《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第153-154页。
②约翰·尤瑞:《游客凝视》,杨慧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页。
①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第138页。
②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第159、160页。
①鲍勃·麦克彻、希拉里·迪克罗:《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第125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