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像叙述:泛媒介化与叙述理论扩容
Image Narration: Narrative Diversification and Dilatation of Narratological Studies
作者:胡易容;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3,(05):-83-89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符号叙述学;图像叙述;泛媒介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一般叙述的符号学研究”(11XWW001);;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广西新形象对策研究”(11FXW005)
中文摘要
泛媒介的叙述形态导致了叙述的广义化发展,其中图像转向与叙述转向交锋成了叙述学自我突破的关键交界面。后经典叙述学的突破涉及到文体样式、媒介形态、时间向度诸方面。通过最简叙述及诸要素的分析,探讨图像转向如何在基本层面拓展了叙述概念的边界,并推动叙述学理论扩容。以一般符号为基础的广义叙述学不单是媒介泛化和体裁扩容,更是叙述作为意义生成样式内在逻辑转进,叙述由文本主导转进为叙述者、接受者及文本三方博弈的结果。
参考文献
①戴卫·赫尔曼:《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8页。
①W.J.T.米歇尔:《图像理论》,陈永国、胡文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页。
②Roland Barthes,“Introduction to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Narratives,”in Image,Music,Text,trans.Stephen Heath,London:Fontana Press,1977,p.79.
③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胡兰菊、张云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页。
④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选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第885-923页。
⑤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张萍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41页。
⑥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姚媛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页。
⑦戴卫·赫尔曼:《新叙事学》,第24页。
⑧赵毅衡:《广义叙述学:一个建议》,《叙事》(中国版)第2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60页。
①赵毅衡:《符号学-传媒学词典》,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第206页。
②Robert de Bauderande,Text,Discourse and Process,Norwood,N.J.:Ablex,1980,pp.110-136.
③艾柯:《开放的作品》,刘儒庭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年,第1页。
④让·米特里:《影像美学的心理学——论一般影像》,崔君衍译,《世界电影》1988年第3期。
⑤赵毅衡:《叙述转向之后:广义叙述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9期。
①龙迪勇:《图像叙事:空间的时间化》,《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②麦茨:《电影语言:电影符号学导论》,刘森尧译,台北:台湾远流出版社,第163页。
③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2页。
①普林斯:《叙述学词典》(修订版),乔国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第216页。
②W.J.T.米歇尔:《图像理论》,第40页。
③龙迪勇:《图像叙事:空间的时间化》,《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①英尼斯:《传播的偏向》,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②赵毅衡:《符号学-传媒学词典》,第208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