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视野中的彝族诗学与中国文论
The Poetics of Yi People and Chinese Literary Theories in a Multinational Perspective
作者:李祥林;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3,189(06):-62-6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文学史;诗学理论;彝族;中国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考察离不开多民族视角。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中原汉语诗学固然自古发达且成就斐然,非汉族群的诗学成果也古已有之,而且各具特色和价值。其中,彝族诗学便是代表之一,是值得重视的中国本土资源。转换视角看历史,超越长踞中心却不免狭隘的传统中原诗学观,去关注彝族以及诸多非汉族群的诗学资源(古代的和现代的),并且在族际比较的视野中展开对后者内涵的发掘和阐释,这对于我们以多元互动的文化理念深化整体意义上的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完善整体意义上的中国诗学史、文论史书写,乃至进行当代意义上的"中华话语"的文论体系建构,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冠以"中国"之名的文学理论、文艺美学研究不能长久滞留在单一族群视域中,其历史的书写也理应在汉民族诗学与其他民族诗学的多元观照中免除缺失,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①诚然,就汉语诗学历史及汉语诗学体系言,历史上对古代文论做出贡献的也有彝族身份的学人,如清代中叶文论家李云程,其著《古文笔法百篇》(又称《古文快笔》、《古文笔法》)是对汉语写作理论、古文系统理论的总结,其中不乏见解。但是,这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
②举个例子,2009年11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六届年会在成都召开,全国各地代表来了不少,从提交的100余篇论文看,以新时期30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为中心,大家就中国文论与中国思想、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中外文论比较等展开了讨论,但基本上无涉中国文论的多民族视野和多民族构成这话题(见会议编印的论文集)。再看出版物,翻开2005年问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华书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不见有涉及非汉族群诗学及文论的专门章节。同类著作,还有1993年学林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学原理》、1996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论教程》、1995年中华书局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2006年东方出版中心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总论卷》,等等。往前追溯,这种状况由来已久,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近160万字的《中国历代文论选》,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即立足汉语诗学文论。凡此种种,例子甚多,理应反思。
①文中所引彝族诗文论除加注者外参见举奢哲、阿买妮等:《彝族诗文论》,王子尧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买买提·祖农、王弋丁等主编:《中国历代少数民族文论选》,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彭书麟等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②《物始纪略》第一集,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年,第77-82页。
③《物始纪略》第一集,第223页。
①巴莫曲布嫫:《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20页。
②关于中国文学史上女性批评的“缺席/在场”问题,笔者另有专文论述,在此不赘。
③赵则诚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43页。
④成复旺主编:《中国美学范畴辞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59页。
⑤目前,在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已列入传统美术类的有“毕摩绘画”,是由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申报的。彝语毕摩,“毕”指祭祀、诵经,“摩”意为长老。毕摩既是彝族传统社会中主持宗教仪式的祭司,又是文字、书籍等的掌握者,用今天的话来说,或可谓是彝民族当中的知识分子。
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表《毕摩绘画·刷日拉都》,凉山州美姑县文化馆2011年10月编制。
①巴莫曲布嫫:《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祝咒文学与宗教绘画考察》,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2页。该书中有专章“‘画骨’风格与文化传承”,言及彝族民间绘画的“根骨”意识和“画骨”传统,可供读者参考。务必指出,从画论角度看,来自彝族的这种“画骨”理论自有其民族文化内涵及特色,倘若简单搬用汉族绘画美学中的“画骨”学说去阐释,是会错位的。
②《中国彝文典籍译丛》第2辑,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95页。
③《彝族创世志·艺文志》,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年,第23-24页。
④王明贵:《彝族古代文学总观》,《民族文学研究》1999年第3期。
⑤《物始纪略》第一集,第256-257页。
①罗曲、李文华:《彝族民间文艺概论》,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第372页。
②《彝族创世志·艺文志》,第299-300页。
③马布都、沙玛瓦特等编译:《凉山彝族克智精粹》,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65页。
④《物始纪略》第一集,第109-110页。
①梁庭望、张公瑾:《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23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