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教官的宣讲与地方教化——兼及科举制废除对教官的影响
The Teaching of Confucian Moral Instructors and Local Moral Education in Qing Dynasty——Also on the Impact of Abolition of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on Confucian Moral Instructors
作者:苟德仪;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3,189(06):-14-22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清朝;儒学教官;宣讲;教化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管理研究”(12XZS00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11&ZD93);;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清代基层组织对乡村的管理研究——以《南部档案》为中心”(11XJA770001)
中文摘要
清朝政治的基本形态为儒家学说指导下的伦理政治,其特征是德主刑辅、教化先行。各学教官专为课士而设,是推行地方教化的重要力量。教官的教化是通过监督宣讲和亲自担任宣讲者实现的。宣讲始终以"圣谕"为中心,兼及律法等,清季拓展至新政的各项章程、告示、报纸等。作为延续至今的一种普及教育的方式,宣讲对开民智、裕民德、正民俗有重要意义。但教官职分不专,教化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朝廷对教官职能的制度化设计与地方政府对教官职能的功利化选择之间的矛盾有关。
参考文献
①乾隆《大清会典》统计为3048人,光绪《大清会典事例》为3116人。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吏部称“各省教职通计不下三千余员”。详见《钦定大清会典》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1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1986年,第57、62、63页;李鸿章等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十四《吏部·各省学政等官》,光绪二十五年石印本;《奏停选复设教职并令讲求师范摺》,《直隶教育杂志》1905年第11期。
②有关清代教官的研究,代表性论著主要有张学强的系列论文:《清代官学教师捐纳制度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为官与为师——明清地方儒学教师出路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教学内外——明清地方儒学教师功能探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7期;《明清地方儒学教师考核制度论略》,《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此外,在一些综合性的论著中也有论及,如郭秉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1页;陈青之:《中国教育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第467-471页;蔡东洲等:《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351-387页。
①《辞源》(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343页。
②张光博:《社会学词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07页。
③《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85页。
④《世祖章皇帝实录》卷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05页。
⑤《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三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61页。
⑥田文镜:《钦颁州县事宜》,刘俊文主编:《官箴书集成》第3册,合肥:黄山书社,1997年,第666页。
⑦张瑞泉:《略论清代的乡村教化》,《史学集刊》1994年第3期。
⑧《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66页。
⑨《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三十四,第515页。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40页。
①详见王先明:《略论晚清乡村社会教化体系的历史变迁》,《史学月刊》1999年第3期。
②陆以湉:《冷庐杂识》,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71页。
③汪辉祖:《学治臆说》卷上,刘俊文主编:《官箴书集成》第5册,第275页。
④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一一六《职官三》,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3358页。
⑤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九十七《学校考四》,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8568页。
⑥《本署司袁批松阳儒学详请合收裁缺学田以资补助由》,《浙江教育官报》1910年第37期。
⑦教官除了宣讲外,还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旌表节妇、考定木铎等实施地方教化。参见蔡东洲等:《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第391-394页。
⑧《抚院赵札饬各属教官躬亲宣讲章程》,《湖南演说通俗报》1903年第7卷。
⑨《湖南咨议局议决案》,《预备立宪公会报》1909年第20期。
《论某省改宣讲为演说之宜仿行》,《广益丛报》1905年第83期。
《南部县儒学为给何瑞宣讲新政等有功存照事》,宣统元年七月二十八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20-882(Q1为全宗号,20为目录号,882为案卷号,下同),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
《四川提学使为札知南部县儒学何吉安详称各处教官宣讲新政夫马钱文由劝学所筹付事》,宣统二年六月二十一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21-1033,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
《许州志》卷四《乡约》,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1年影印本,第14页。
沈鲤:《复十四事疏》,俞汝辑:《礼部志稿》卷四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7册,第856-857页。
《清世祖实录》卷六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90页。
①参见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济宁:山东省乡村服务人员训练处,1937年,第269页;董建辉:《明清乡约: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28页。
②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第269页。
③引文参见素尔纳等:《钦定学政全书》卷七十四《讲约事例》,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1559、1569-1571页。
④蔡东洲等:《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第393-394页。
⑤《南部县儒学为牒请广设宣讲圣谕广训劝善要言事》,光绪三十年九月二十一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16-904,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
⑥素尔纳等:《钦定学政全书》卷二《学校规条》,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0辑,第42、43、47页。
⑦《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三十一,第481页。
⑧《保宁府为各学堂书院以讲明圣谕广训为根本并责成教官躬莅其事事饬南部县》,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六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14-856,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
①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九十四《学校考四》,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8568页。
②《下乡宣讲论并四言示文》,《浙江新政交儆报》1902年4月。
③《陈主政拟定宣讲章程八则》,《浙江新政交儆报》1902年4月。
④康熙皇帝御制《劝善要言》一书,原本只有满文,光绪年间才由满文翻译为汉文,交武英殿刊刻成书后,于光绪十七年给每省发一部,再由将军督抚照式刊刻,发给教官宣讲。参见《保宁府为颁讲御制劝善要言事饬南部县》,光绪十八年五月十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12-246,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
⑤《南部县儒学为牒请广设宣讲圣谕广训劝善要言事》。
⑥《抚院赵札饬各属教官躬亲宣讲章程》。
①《抚院赵札饬各属教官躬亲宣讲章程》。
②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5392-5393页。
③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94页。
④学界对废除科举制的影响已有很多研究,不过迄今对废除科举制后对教官的影响,尚无专文探讨。参见罗志田系列论文:《科举制的废除与四民社会的解体——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近代社会变迁》,《清华学报》(新竹)新25卷第4期(1995年12月);《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⑤刘大鹏:《退想斋日记》,第145-147页
⑥《东督徐吉抚朱署黑抚周奏请设立视学官停选教职摺》,《浙江教育官报》1909年第6期。
⑦《南部县为秉公考核教官事移文该县儒学》,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18-518,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
⑧《疏通教职办法》,《广益丛报》1906年第14期。
⑨《本署司郭札饬各属劝学所一律限期实行宣讲文》,《浙江教育官报》1910年第46期。
①《南部县为秉公考核教官事移文该县儒学》。
②四川总督的批示亦可佐证:“本护督部堂前曾通饬各属,遇有示谕等件,责成教职下乡宣讲,日给夫马钱千文,是于开通民智之中,已寓补助冷官之意,该教谕果能实力奉行,则缺纵清苦,何不可稍资挹注?”参见《营山县详教谕杨鲁臣牒请将已故训导谢绪涟帮款半拨学堂半拨留缺一案》,《四川教育官报》1909年第4期。
③蔡东洲等:《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第384-385页。
④《南部县为各乡区保董认真办理推广种植桑棉事》,光绪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二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18-790,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
⑤《南部县为移知不发给儒学训导下乡宣讲自治教育夫马钱事》,宣统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22-844,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
⑥《四川提学使为通饬儒学下乡宣讲事饬南部县》,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十四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18-1184,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另见《总督部堂札垫江县训导李绍纲撤任记过通饬文》,《四川教育官报》1908年第5册。
⑦《吏部奏停选复设教职并令讲求师范摺》,《直隶教育官报》1905年第11期。
⑧详见《南部县为移请贵儒学监督师范传习所事致儒学》,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17-859,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南部县为据情移请接充模范学堂校长兼管女学堂事致儒学》,光绪三十四年(月日不详),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18-1263,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南部县儒学为饬差传谕四乡各董遵表填报开办种植水利事》,光绪三十四年八月二十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18-1257,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
①《保宁府移学一体查明妄诞邪说圣谕十六条即行分别谕禁事饬南部县》,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十四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17-313,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
②雍兴奇:《讲“圣谕”》,政协四川省南部县委员会:《南部文史资料》第11辑,南充:北湖印刷厂,2000年,第114-116页。
③田文镜:《钦颁州县事宜》,刘俊文主编:《官箴书集成》第3册,第666页。
④许乃钊:《乡守辑要合钞》,咸丰三年武英殿刻本,“附录”。
⑤《保宁府为奉行宣讲圣谕广训讵典昭垂勿得有名无实事饬南部县》,光绪二年八月二十二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7-241,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
⑥《抚院赵札饬各属教官躬亲宣讲章程》。
⑦《保宁府移学一体查明妄诞邪说圣谕十六条即行分别谕禁事饬南部县》。
⑧《南部县儒学兼办农务总董为牒请南部县查验各乡区保正督办水利种植事》,光绪三十四年(月日不详),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18-1305,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
⑨《热心宣讲》,《四川官报》1909年第18期。
①《王文氏具禀氏夫王训导积劳病故以便领取月费事》,宣统元年十月二十一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Q1-20-921,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藏。
②《深州禀训导历年办公出力请赏给匾额奖励文》,《直隶教育官报》1909年第4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