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心莹与《道教三字经》
Yi Xinying and The Three-Character Primer of Daoism
作者:赵敏;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0,(01):-68-7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易心莹;《道教三字经》;援儒入道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从易心莹的求学经历看,儒学构成了其知识结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故他才会采用《三字经》的形式来宣传道教知识。可以说,《道教三字经》是易心莹援儒入道的具体表现,易心莹虽身为道士,但其内心"笃守儒师与道家学理"却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
参考文献
[1]陈国符.道藏源流考[M].北京:中华书局,1963:190-203.
[2]李豫川.缅怀易心莹道长[J].中国道教,1995,(2).
[3]郭武,卿希泰.《道教三字经》注解[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
[4]张振国.道教源流三字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黄玉顺,张扬.儒学复兴的两条路线及其超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
[6]沙铭寿.全真高学易心莹[M]∥邱进之.中国历代名道.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608.
[7]卿希泰.中国道教史(第四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210.
①从中国思想学说史的发展来看,宋元以后儒、释、道是很难截然分开的,而易心莹《道教三字经》中多有佛教术语,也表明他对佛教深有了解。
①以上有关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的情况,参阅青城山天师洞祖堂珍藏之《龙门正宗碧洞堂上支谱》(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戍天中月重辑,民国三十五年岁次丙戎清和月续辑),28-30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