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与清世祖御注《道德经》及其“政道”观研究
Research on the "Kingship Politics and Taoism" Concept Based on the Royal Notes to "Dao De Jing" by Tang Xuanzong,Song Huizong,Ming Taizu and Qing Shizu
作者:周德全;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0,(01):-62-6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御注道德经;化道为儒;化政为道;王权与道教关系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和清世祖御注的《道德经》的共同特点是"化道为儒"或"化政为道",重在求"治道"而"非用其教"。这种"政道观"始终用王道追求的"长治久安"的政治理想贬抑道教追求的"长生久视"的宗教理想,造成道教"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说明"神圣性"道教长期受"世俗性"王道支配左右是中国封建社会政道关系的基本态势。
参考文献
[1]沈?,等.旧唐书.本纪第九.玄宗下[Z]∥二十五史(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3511.
[2]欧阳修.新五代史.五代史记序[Z]∥二十五史(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5071.
[3]道藏:第11册[Z].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4]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序[Z]∥道藏:第14册:311.
[5]脱脱.宋史.本纪第二十二.徽宗四[Z]∥二十五史(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5232.
[6]沈杰.宋代道教文化情趣的演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2).
[7]明实录(五)[Z].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3109.
[8]朱元璋.三教论[Z]∥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2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08.
[9]朱元璋.御制玄教立成斋醮仪文序[Z]∥正统道藏:第15册.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66:2.
[10]张廷玉.明史.志第四十八[Z]∥二十五史(1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7963.
[11]爱新觉罗.福临.御注道德经.序[Z]∥藏外道书:第1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
①(唐)魏征撰《隋书.经籍志》载有梁武帝撰《老子讲疏》六卷。然其文已佚,且没有什么历史影响,其他文献有梁简文帝、梁元帝和魏孝文帝御注《道德经》之说,然其事已不可考,故唐玄宗御注《道德经》可为皇帝御注之始。
①玄宗朝相继出台《禁百官与僧道往还制》、《禁坊市铸佛写经诏》、《禁僧道掩匿诏》、《禁僧道不守戒律诏》、《括检僧尼诏》、《禁僧徒敛财诏》、《禁僧俗往还诏》、《禁僧道不守戒律诏》等,在政治上要求“道士、女官、僧、尼,见天子必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