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现象学与皮尔斯现象学之比较
The Comparison of Husserl's and Pierce's Phenomenologies
作者:颜青;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0,(02):-139-14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胡塞尔;皮尔斯;现象学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胡塞尔与皮尔斯在现象学的重要问题上具有基本共识,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胡塞尔将注意力集中于意识结构分析及现象学方法上,皮尔斯则专注于现象的呈现及其分类和特性的描述上。两者的现象学差异明显,最后却又殊途同归。分析胡塞尔现象学与皮尔斯现象学的异同,揭示它们互为参照所产生的价值意义,可以在进一步深化、完善对现象学的认识和研究的同时,获取进行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C.S.Peirce.Collected Papers of Charles Sanders Peirce.Vols.I-VI[M].Ed.C.Hartshorne and P.weiss.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1-1935.
[3]汪胤.皮尔士现象学及其意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2).
[4]胡塞尔.逻辑研究.引论[M].倪柴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5]欧东明.意向性关联结构在胡塞尔和早年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6).
[6]胡塞尔.逻辑研究:第2卷[M].倪柴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