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与媒介表征
Risk Society and Media Representation
作者:蒋晓丽;胡登全;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0,(02):-56-60+14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风险;蝴蝶效应;媒介;公众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招标课题“新时期提升舆论引导力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文摘要
风险社会的形成与大众媒介表征密不可分:大众媒介通过拟态环境的构建,形成了公众的风险感知,促成了风险传播的蝴蝶效应。在此基础上,探讨媒介形成社会风险的三方面成因:价值层面上,媒介的社会整合功能不足,价值培养欠缺;制度层面上,公益节目欠缺,政府信息制度贯彻不力;内容层面上:网络媒介的风险长尾效应日渐突出。
参考文献
[1]Piet Strydom.Risk,Environment and Society[M].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2002:75.
[2]乌尔里西.贝克,等.自由与资本主义[M].路国林,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19.
[3]芭芭拉.亚当,乌尔里西.贝克,约斯特.房.龙.风险社会及其超越[M].赵延东,马婴,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4]马凌.新闻传媒在风险社会中的功能定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4).
[5]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40.
[6]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5.
[7]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84.
[8]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崔保国,李琨,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9-62.
[9]Ghanem,Salma,Hendrickson,Laura North American Newspaper Coverage of Environment[R].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2003 Annual Meeting,San Diego,CA:1-35.
[10]布尔迪尔.关于电视[M].许钧,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7.
[11]詹姆斯.卡伦.媒体与权力[M].史安斌,董关鹏,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0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