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侯家传》与《邺侯外传》考
An Examination on Yehou Jiazhuan and Yehou Waizhuan
作者:罗宁;武丽霞;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0,(04):-65-7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李泌;《邺侯家传》;《邺侯外传》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李泌是唐代重要的政治人物,其传记有李繁的《邺侯家传》10卷和不知名作者的《邺侯外传》。二者并非一书,前者详录李泌一生事迹功业,书至明代亡佚;后者主要反映李泌身上传奇性的一面,因《太平广记》收录而保存至今。《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大量有关李泌事迹的记载,主要出于《邺侯家传》。
参考文献
①分别见孙猛《郡斋读书志校证》37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直斋书录解题》19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拙笔”即“掘笔”,意为秃笔。《南齐书.王僧虔传》:“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大明世,常用掘笔书,以此见容。”《南史.王僧虔传》亦载此事。掘字有秃意,参见蔡镜浩《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195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①《柳氏序训》见《戒子通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原文“繁”均误作“蘩”,今改。《新唐书.柳-传》亦载“-尝述家训以戒子孙”,其中云:“舒相国元舆与李繁有隙,为御史,鞫谯狱,穷致繁罪,后舒亦及祸。今世人盛言宿业报应,曾不思视履考祥事欤。”即出《柳氏序训》。《旧唐书.柳-传》亦载其“尝著书诫其子弟”的文字,亦出《柳氏序训》。《全唐文》卷八一六有柳-《戒子孙》及《家训》,分别据《新唐书》、《旧唐书》之“柳传”录入。
①《苏魏公文集》1095页(中华书局1988年)。据《宋史.苏颂传》,苏颂于皇佑五年(1053)“诏试馆阁校勘”,后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在馆下九年。大约此时在馆阁见到《家传》。
②三书分别见《新唐志》地理类、道家类、小说家著录。
③宋濂《宋学士文集》,四部丛刊本。谢肃《密庵槁文槁》癸卷,四部丛刊本;又见谢肃《密庵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脱“文”字;又见《明文衡》卷四六;朱彝尊《曝书亭集》,四部丛刊本;朱右《白云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王世贞《读书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唐顺之《荆川先生文集》卷十一,四部丛刊本;又见《荆川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朱胜非《绀珠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曾-《类说》,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明天启刊本。
①按,今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李叔明传》作“-”,与司马光所见不同。又,《新唐书.李叔明传》、《新唐书.郜国公主传》皆作“-”。
①龚向农:《旧唐书札迻》,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35页。按,肃宗子李倓后追谥承天皇帝,见《旧唐书.李倓传》。
①韦述等撰《唐书》130卷,见《崇文总目》正史类、《新唐志》正史类著录。一般认为此书记事下限至代宗时,贾宪保《从〈旧唐书〉〈谭宾录〉中考索唐国史》考证,至少修至贞元末,甚至修到了大中年间,且“《旧唐书》中贞元末以前的内容都有可能是唐国史原文”。载《古代文献研究集林》(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①学界都同意《赵飞燕外传》不是汉代作品,至于它是六朝还是唐代作品,意见不一,较多学者将其算作唐前作品。参见程毅中:《唐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第20-23页;熊明:《汉魏六朝杂传研究》,辽海出版社2004年,第123-137页。我以为从“外传”之名不见于六朝而唐五代较多这一事实来看,《赵飞燕外传》很可能是唐五代乃至宋代的作品。
②参见《太平广记》卷十九“马周”、“李林甫”,卷二十七“玄真子”,卷三十二“颜真卿”,卷三十五“韦丹”。
[1]昌彼得.说郛考[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142.
[2]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911.
[3]郝润华.《邺侯外传》及其与《家传》的关系[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1).
[4]罗宁.《贞陵遗事》《续贞陵遗事》辑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29-36.
[5]程大昌.程氏考古编/程氏续考古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0.
[6]洪迈.容斋随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742.
[7]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8]续修四库全书:919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507.
[9]永2,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1061.
[10]张齐贤.洛阳-绅旧闻记[M]∥全宋笔记:第一编第二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14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