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易学的新发展及其创新
Xiong Shili'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Yi-ology
作者:郭丽娟;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0,(04):-46-5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熊十力;易学形而上学体系;现代新儒学思潮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熊十力体用不二之易学本体论是当代重要的易学形而上学体系,是易学哲学在当代的重要发展,为易学哲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理论发展样态。熊氏注重哲理的阐发和创新,一方面以《易》为工具,建立了哲学体系;另一方面,在对《周易》许多命题的阐发上都有不同以往的新见解,丰富了易学思想。熊氏新易学思想体系创立的动源和归宿都与时代问题密不可分,他要为中国和中国人寻求自立之根据。
参考文献
①可参见马一浮的《复性书院讲录》,金岳麟的《论道》,冯友兰的《新理学》,方东美的《哲学三慧》、《生生之德》,牟宗三的《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函义》等。
①成中英在《论易之五义与易的本体世界》一文中的提法,见《易学本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滕复.马一浮[M]∥方克立.现代新儒家人物与著作.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96.
[2]熊十力全集:第七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颜炳罡.熊十力易学思想探微[J].周易研究,1990,(2).
[4]熊十力.新唯识论(语体文本)[M]∥印行十力丛书记(卷三):4.
[5]熊十力全集:第三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572-573.
[6]贺麟.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张汝伦.近代中国形而上学的困境[C]∥原道:第三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
[8]熊十力全集:第一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5.
[9]林安梧.从牟宗三到熊十力再上溯王船山的哲学可能——后新儒学的思考向度[J].鹅湖月刊,(2002),27:7.
[10]王夫之.中庸:卷二,四书训义:卷二中[M].船山全书.长沙:岳麓书社,1991.
[11]牟宗三.生命的学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5.
[12]杨明.现代儒学重构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