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化”与“多元性”:观察秦汉魏晋巴蜀史的重要线索
Unific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for Observing the Ba-Shu History during the Period of Qin,Han,Wei and Jin Dynasties
作者:杨民;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0,(04):-27-3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一统;多元;秦汉魏晋;巴蜀史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在巴蜀这一族群复杂、文化多元的地区,其地域性差异的消除和共同性因素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和艰难的过程。地方社会"一统化"与"多元性"因素的激荡,构成秦汉魏晋巴蜀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明显特点。
参考文献
①汉武帝时期儒学并没有获得绝对独尊。汉帝国之政治运作模式,带有刑德互用、儒法混杂的特点。有关讨论可见吕思勉:《吕思勉读史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708-711页;余治平:《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虚与实——论汉帝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最初确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5期。
②“五经”是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结晶,为各家学派共同尊奉的典籍,惟儒家对五经的态度全面而纯粹,是这一传统的最佳继承者,其余各家则片面而杂驳。汉武帝推崇六艺经学,实际上是看中其家派思想不浓、理论完整、内容丰富,能兼容并包各家思想。参王葆-:《今古文经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1-14页。
[1]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梁启超.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M]∥梁启超全集(第12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3]严耕望.汉代地方行政制度[J].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5本).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4.
[4]杨民.外籍蜀官与“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5]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6]蒙文通.巴蜀古史论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7]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8]李零.中国方术考(修订本)[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1:14-15。
[9]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1]甘怀真.西汉郊祀礼的成立[M]∥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傅飞岚(Franciscus Verellen).蜀—杜光庭〈录异记〉里的“圣地”[M]∥林富士,傅飞岚.遗迹崇拜与圣者崇拜.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
[13]雷戈.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16-317。
[14]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5]李文才.南北朝益梁政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