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与“真”的哲学追问与语言学流派问题
Philosophical Inquiry after "Being" and "Truth" and Schools of Thought in Linguistics
作者:刘利民;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0,(05):-61-66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是”与“真”;语言哲学;语言学流派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西方语言学诸流派的思想源自于他们各自对语言之"是"与"真"的形而上哲学追问。我国语言学在世界上之所以尚无自己独树一帜的语言学流派,其中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我国语言学界没有关于语言的形而上学反思传统。仅仅认识到哲学对于语言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价值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懂得如何就什么是语言的本质、什么是语言学知识这类事关语言本身的"是"与"真"问题进行哲学的追问。
参考文献
①详见2004年12月16日《光明日报》发表的戴庆夏的文章《学术气度,学派意识》,以及该报2005年2月3日刊出的谭学纯的文章《中国学术研究:呼唤学派意识》。《中国学术年鉴》2004年人文社科版277页;《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5》,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23页。
[1]钱冠连.以学派意识看汉语研究[J].汉语学报,2004,(2).
[2]钱冠连.以学派意识看外语研究[J].中国外语,2007,(1).
[3]王路.“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2-45.
[4]L.Wittgenstein.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1999.
[5]钱冠连.西语哲在中国:一种可能的发展之路[J].外语学刊,2007,(1).
[6]杨适.古希腊哲学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05.
[7]R.H.Robins.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8]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9]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29.
[10]N.Chomsky.Language and Mind[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2.
[11]M.A.K.Halliday.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 of Language[M].London:Arnold,1973:25-100.
[12]G Lakoff,et al.Philosophy in the Flesh[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13]江怡.西方哲学史.现代英美分析哲学(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453-460.
[14]M.Baghramian.Modern Philosophy of Language[C].Washington D.C.:Counterpoint,1999.
[15]B.Russell.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M].New York:Si mon&Schuster,1972:491.
[16]波林格.语言要略[M].方立,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36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