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观的变迁:从列宁到斯大林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ist Concept:From Lenin to Stalin
作者:杨筱刚;张忠平;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0,(05):-12-18+8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社会主义;世界革命;列宁;斯大林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在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自始就存在。这正是苏维埃政权最初岁月那些重大错误的原因。实践修正了理论。列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实现了他的社会主义观的"根本改变"。而这一"根本改变"之未凝聚成全党的共识并付诸实施,则正是苏联社会主义最终失败的原因。斯大林通过计划经济回到了"战时共产主义",并把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宣布为神圣不可"改变";而实际上这种"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参考文献
①在拙著《马克思主义:“硬核”及其剥取》第三章中对此有详尽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5页-第130页。
①对这一观点的论证请参阅拙著《马克思主义:“硬核”及其剥取》第三章第127页-第130页
①所谓“歪打正着”指的是:自以为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蓝图”的实现的计划经济体制(当然不是,所以是“歪打”),实际上不过是“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有效形式而已(有效,所以是“正着”)。在拙著《马克思主义:“硬核”及其剥取》第四章与第七章中对此有详尽的分析。请参阅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8页-第149、第347页-第351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87.
[2]列宁全集: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31-3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列宁选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40,541.
[5]苏联兴亡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列宁全集: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8.
[7]格.萨穆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初模式[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150-151.
[8]列宁全集: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54.
[9]列宁选集: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列宁全集: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2.
[11]列宁全集: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337.
[12]斯大林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3]杨筱刚.“革命话语”到“建设话语”——思想解放的伟大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