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信社“革命”:难点与建议
Revolution in Agricultural Credit Cooperative: Difficulties and Proposals
作者:刘明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4,(03):-10-15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农信社改革;共同激励相容;弱信息不对称;法人治理结构
Key words: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西部与陕西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研究——兼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模式选择"的成果之一。
中文摘要
农信社内在地适宜于服务农村经济,其主要特点是所有人管理与共同激励相容、非正式制度约束以及弱信息不对称,与国有金融部门比较,农信社具有低沉没成本,其信贷员市场由于有限地域和重复交易性质而减少了不确定性。农信社今后的发展必须克服组织体系与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缺陷,国家应该从立法与政策上维护农信社的合作制性质及其权益。
参考文献
[1]孔祥毅,等.百年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协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75-179.
[2]刘明.关于推动西部地区金融创新的战略构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2).
[3]哈维尔·费雷克斯,让·夏尔·罗歇.微观银行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75-178.
[4]〔美〕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7 144.
[5]〔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309.
[6]谢康,乌家培.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论文精选[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9-21.
[7]刘明.马克思所有制理论若干范畴译名与释义考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2).
[8]晓亮.从集体制走向合作制[J].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2,(10).
[9]孙天琦.金融组织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74-20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