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哥特式小说创作的理论渊源
Poetics: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Gothic Novels
作者:李伟昉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4,(04):-80-8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诗学》;哥特式小说创作;理论渊源;理论支持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冲破了柏拉图设定的文学作品不能描写恐怖、凶杀、罪恶等"黑色"内容的禁区,最早有意识地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学作品表现"黑色"内容的审美特征、审美功用及存在价值。这使得《诗学》成为以"黑色"著称的哥特式小说创作的理论渊源和最早的存在依据,为我们理解、认识哥特式小说及其在世界小说发展史上的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巴赫金全集:第三卷[M].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瓦特.小说的兴起[M].高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335.
[3]阿尔泰莫诺夫,等.十八世纪外国文学史[M].方闻,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8.179.
[4]诗学·诗艺[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5]缪朗山.西方文艺理论史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88.
[6]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38.
[7]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范明生.西方美学通史:第一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490-491.
[9]龚翰熊.20世纪西方文学思潮[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15.
[10]文美惠.司各特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315.
[11]MaryShelley.Frankstein[M].London:J.M.Dent&Sons,Ltd,1933.1.
[12]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93.
[13]后殖民批评[Z].杨乃乔,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4]干永昌,等.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62.
[15]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01(2).
[16]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M].李宗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