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无为与血牲祭祀——从“鬼道”看蜀地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
Pure None-Action and Blood Sacrifice——Studies on the Daoism from the point view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作者:曾维加;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0,(06):-29-33+69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道教;民间信仰;祭祀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10CZJ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09XJCZH012)资助
中文摘要
民间信仰常以血牲祭祀来祈求神灵保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民间信仰就会试图革新,向更加成熟的宗教形态演变。道教有着相对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成熟的宗教组织系统,因而成为民间信仰转变的理想模范。西晋蜀地陈瑞的"鬼道"就是一种包含民间信仰和道教要素的混合体,它既把民间信仰常用的"鱼"、"酒"等物作为宗教仪式的祭品,也采用"天师"、"祭酒"、"治"、"传舍"等早期道教的组织形式。其发展过程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有浓厚的民间信仰性质,后期组织日益庞大,向正统道教转变的轨迹日趋明显。
参考文献
[1]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39.
[2]国语.楚语(下)[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264.
[3]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7.
[4]玄都律文[Z]∥道藏:第3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下同.
[5]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Z]//道藏:第18册:232-234.
[6]道藏[Z].第28册.
[7]孙希旦.礼记集解.曲礼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9:152.
[8]道典论[Z]∥道藏:第24册:850.
[9]赤松子章历[Z]∥道藏:第11册:182.
[10]陆先生道门科略[Z]∥道藏:第20册:780.
[11]老子铭[M]∥隶释.隶续.北京:中华书局,1986:37.
[12]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1096.
[13]曾维加.汉魏六朝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