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法治状况的话语背景
The Discourse Background of the Rule of Law in Present China
作者:王建平,罗胜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1,(02):-105-11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法治;评价;成因;话语背景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从衡量法治状况标准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几个环节入手,分析其具体操作者所处的文化氛围、话语背景及其在当前中国的法治场景中所表现出的话语立场,检讨当前中国法治状况的复杂成因。指出,法治现状的根源正在于各种话语力量的历史性冲突和隔离,这种状况的根本改善取决于法治表象之后的人的法文化立场的整合。
参考文献
[1] 王云霞.东方三大文化圈的法律改革初探[J].法学家,1996,(3).
[2] 福柯.性史.转引自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M].北京:三联书店,1997.94.
[3] 陈思和.民间的浮沉[J].上海文学,1994,(1)
[4] 袁冶,李铀.论中国法治的目标和重心[N].粤港信息时报,1996-05-20.
[5] 龚祥瑞.法治的理想与现实[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69-273.
[6] 李林.法治的理念、制度和运作[J].法律科学,1996,(4).
[7]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A].王铭铭.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617.
[8] 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家族、国家与社会[A].王铭铭.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0-121.
[9]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3-36.
[10] 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M].吴玉章,周汉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41.
(1)当然,这样的格局划分暗含的前提是精英和国家一定程度的对抗,民间和国家一定程度的分离以及精英和大众文化取向上的分岐,在法律上表现为法律的二元性。
(1)比如,大多数公民正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引导,树立起以前不曾有的消费权利意识。
(1)贺卫方先生对司法的行政化和非独立化有较深刻的论述,著有《通过司法实现社会正义》等文。
(1)虽然现在的状况有些改变,法官们持有法律文凭的比例亦在增加,但在我国,要取得低文凭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结合我国成人教育的状况,可以说,法官们接受系统法律训练的程度仍然较低。
(2)民间社会是一个内涵不确定的概念,在某些场合,特别在有关市民社会的理论中,它被严格界定。而本文采用一般文意的民间社会的概念,即包括城市社会和乡村社会,是对应于国家的一个概念。
(3)按照吉登斯的社会理论,在全球性的国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各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传统国家(traditional state)和现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