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鲁与酋邦模式
The Zulu's Society and the Pattern of Chiefdom
作者:易建平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1,(02):-100-104+14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国家起源;酋邦模式;专制政治;祖鲁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谢维扬教授关于部落联盟和酋邦两种模式与民主和专制两种国家的起源理论,近些年产生了重要影响。祖鲁是他作为从专制酋邦到专制国家发生发展的酋邦模式的主要例证。我们对谢维扬材料来源与所引证材料本身的研究却表明,祖鲁这一例子尚不足以证明谢维扬专制的酋邦与酋邦模式的理论。首先,作为谢维扬材料来源的3部书,不能说支持他的结论:里弗斯《社会的组织》和哈斯《史前国家的演进》涉及祖鲁的地方太少,并不说明问题;塞维斯《民族学概览》则在许多地方告诉我们,祖鲁的酋邦并非自始至终都是专制酋邦。其次,谢维扬用来证明祖鲁酋邦专制的引自塞维斯的3条材料,有1条存在着翻译不准确的问题,1条误解了原文,剩下的一条则与他想要说明的问题并无必然关联。
参考文献
[1]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2]里弗斯.社会的组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哈斯.史前国家的演进[M].求实出版社,1988.
[4]Elman R. Service,Profiles in Ethnology[M].293-314
[5]Elman R. Service,Origin of the State and Civilization:The Process of Cultural Evolution[M].W.W.Norton & Company,1975.104-116.
[6]Jonathan Haas,The Evolution of the Prehistoric State[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2.3、115、117-118.
(1)Elman R. Service,profiles in Ethnology (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s,1971).中国学者多将其译作《民族学概要》,从内容来看,似不甚妥当。书中主要将塞维斯的几种社会发展形态,从游团、部落、酋邦、原始国家到现代民俗社会的一些案例,分别列举。更好的译名似乎可以是:《人类社会演进诸阶段案例一览》或《民族学概览》。谢维扬把它当作了1971年“出版的……著作”。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第172页注1。其实,该书1971年“出版”的已经是第3次修订的版本。1958年该书初版,书名为《原始文化概览》(A Profile of Primitive Culture),书中讨论了游团──部落──原始国家──现代民俗社会(modern folk societies)。1962年,作者出版《原始社会组织的演进》(Elamn R. Service,Primitive Social Organization: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New York: Random House),对“酋邦”首次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确立游团──部落──酋邦──国家四阶段的人类社会演进序列。在这个基础之上,1963年《原始文化概览》修订再版,书名也改为《民族学概览》。在1958年版中,该书“部落”名下有8个例子。在那里,很容易发现,像北美大平原上的沙伊安人(The Cheyenne of the North American Plains)、上尼罗河的努埃尔人(The Nuer of the Upper Nile River)、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努克塔人(The Nookta of British Columbia)和波利尼西亚的塔希提人(The Tahitians of Polynesia),他们之间在社会组织结构上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在1963年版中,该书作了重大的改动,塞维斯在“部落”与“原始国家”之间增添了酋邦一项,其名下列入原属于“部落”项下的努克塔人和塔希提人,新加上美拉尼西亚的特罗布里恩人(The Trobriand Islanders of Melanesia)和菲律宾群岛上的卡林伽人(The kalinga of the Philippine Islands),总共四个例子。 《民族学概览》是塞维斯在创建他的社会演进理论初时的一部影响颇为广泛的著作,塞维斯部分重要思想的演变,也可以在该书几个版本内容的变化中找到轨迹。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见Aram A. Yengoyan, Evolutionary Theory in Ethnological Perspectives,in A.Terry Rambo and Kathleen Gillogly, eds.,Profiles in Cultural Evolution:Papers from a Conference in Honor of Elman R. Service (Anthropological Papers,No.85. Ann Arbor:Museum of Anthropology,University of Michigan,1991),p.9.谢维扬写作《中国早期国家》一书时,有关酋邦的理论,最权威的一个出处即是该书。
① 比如,里弗斯把北美印第安人的许多社会组织与祖鲁都归为一类,都称为酋长制,可见他根本没有后来意义上酋邦的概念。里弗斯:《社会的组织》,第140-141页。最早“酋邦(chiefdom)”这一术语,是奥贝格(Kalervo Oberg)1955年在一篇文章中,分析南美洲低地的部落社会时使用的。Kalervo Oberg,Types of Social Structures among the Low land Tribes of South and Central America,in Americand Anthropologist,57(1955),pp.472-478.塞维斯认为,奥贝格使用酋邦一词,引起了人们注意到政治组织中拥有集中领导权(centralized leadership)的一种类型。Elman R. Service, A Century of Controversy:Ethnological Issues from 1860 to 1960(Orlando:Academic Press,Inc.,1985),p.126.1962年,塞维斯首次发表《原始社会组织的演进》一书,对酋邦进行了理论阐述,从此酋邦这一概念在人类学界受到广泛关注。
② 当然,关于恰卡与叮伽讷统治时期祖鲁社会的属性,塞维斯的看法前后有较大变化,详下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