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之言域及其在传统智慧中的意义
On the Discourse of Mind and its Meaning in Chinese Traditional Wisdom
作者:吴兴明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4,(06):-41-4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心;心学;心术;心之自性
Key words:
基金项目:20 0 3年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资助项目
中文摘要
“心”之言域的整体性在现代学术的学科式研究中已被分解 ,由于这个缘故 ,它在中国传统智慧中的奠基性意义长期隐绰不明。“心”难以用现代西学的学科知识去理解 ,它含有身体之心、心之自性、心态心情等多重涵义。由于这些涵义 ,“心”之言域在传统智慧的几大流派中处于学理奠基的基础部位 ;它进而推演出了各智慧流派的思绪与言路 ,产生出林林总总的具有操作性意义的“心术”。沿“心”之言域及其内外各端的理据去清理 ,方能看清它在中国传统智慧之内在构成中的真实价值和脉络。
参考文献
①就智慧的内部构成而言,传统智慧可分为“内智”与“外谋”两个方面,前者指内在的智慧智能(精神态度、心理状态、能力构成),后者指由内智发而为外的谋划韬略、操作方法和系统。对此的详细讨论请参见吴兴明:《谋智、圣智、知智———谋略与中国观念文化形态》第四章,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
①“关连思维”(correlativethinking)先由葛兰言(MarcelGranet)在《中国思维》(1934)一书中论及,而后葛瑞汉(A·C·Graham)在《阴阳与关连思维的本质》一文中有深入论述。见艾兰等编:《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张立文.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
[2]赵汀阳.心事哲学之一[J].读书,2001(3)107.
[3]梁启超.为学与做人[A].葛懋春,蒋俊选编.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41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