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观形成初探
A Survey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Being Good and Evil
作者:徐难于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1,(03):-126-136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善;恶;伦理思维;道德评价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善恶作为道德评价观 ,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善恶观的形成是西周时期伦理思维进步 ,伦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西周早期 ,缺乏用于道德评价的专门词汇 ,伦理评价观具有明显的含混性 ;西周中期 ,伴随伦理思维的进步 , (淑 )、愆、过等词汇开始用于道德评价 ;西周晚期 ,伦理规范与现实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 ,从而刺激伦理思维进一步发展、深化 ,善恶观遂得以形成。善恶观一经形成 ,便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中促进人们进行伦理价值选择与承担道德责任 ,推动人们内化伦理规范。
参考文献
[1]罗国杰 .伦理学教程 [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2 ]李学勤 .祭公谋父及其德论 [J].齐鲁学刊 ,1988,( 3) .
[3]徐中舒 .甲骨文字典 [M].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8.2 2 5- 2 2 7.
[4 ]〔日〕笠原仲二 .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 [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166- 177.
[5]臧克和 .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 [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132 - 133.
[6]杨树达 .积微居金文说 [M].中华书局 ,1997.62
[7]于省吾 .甲骨文诂林 [M].中华书局 ,1996.32 31
[8]江灏 ,钱宗武 .今古文尚书全译 [M].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2 60 - 2 62 .
[9]袁愈 ,唐莫尧 .诗经全译 [M].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1.2 80 .
[10 ]黄怀信 .逸周书校补注译 [M].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6.
[11]左传 [M].
[12 ]李镜池 .周易通义 [M].中华书局 ,1981.
[13]〔日〕白川静 .金文通释 :卷三下 [M].白鹤美术馆 ,72 8.
[14]魏英敏 .新伦理学教程 [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370 .
[15]清经解续编 :第四册 [M].697- 698.
[16]屈守原 .韩诗外传笺疏 [M].巴蜀书社 ,1996.2 59.
[17]王连法 ,黄长军 .简明应用哲学辞典 [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1.82 7.
[18]李学勤 .史惠鼎与史学渊源 [J].文博 ,1985,( 6) .
① 《经典释文》 :“臧 ,善也。否 ,恶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