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性理论的形象学反思——从明恩溥到鲁迅
From Arthur H. Smith to Lu Xun
作者:苏志宏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3,(03):-82-8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国民性;明恩溥;鲁迅;形象学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从形象学角度分析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国民性理论中固有的矛盾性,描述自明恩溥至鲁迅的国民性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形象学内涵的演变,并以此对"国民性神话论"提出质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5.
[2]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0.
[3]明恩溥.中国人的素质[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4][德]孔汉思,库舍尔.全球理论──世界宗教议会宣言[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88,91-92.
[5]邹容.革命军[M].北京:中华书局,1958.4.
[6]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7]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68.
[8]张梦阳.我观王朔看鲁迅[A].鲁迅研究网站下载.
[9]汪晖.反抗绝望[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31,129.
[10]刘禾.语际书写[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86-97.
[11]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北京:三联书店,1997.523,51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