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革”小说与卡夫卡
Fictions about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in China and Franz Kafka
作者:阎嘉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1,(04):-138-14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卡夫卡;“文革”小说;荒诞性;悖论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西方现代派小说作家卡夫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文革”小说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存在的荒诞性和存在的悖论的展现之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一种“冷酷”的文学风格的追随模仿之上,着力展示人生不可避免的痛苦和死亡。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国“文革”小说发展演变的轨迹。
参考文献
[1]阎嘉.反抗人格:卡夫卡[M].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153-158.
[2]转引自袁可嘉等选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下[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752.
[3]许子东.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M].北京:三联书店,2000.2.
[4]王朔文集·纯情卷[Z].北京:华艺出版社,1992.
[5]老鬼.血色黄昏[Z].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
[6]韩少功.《马桥辞典》[J].小说界(上海),1996.(3).
[7]阎嘉译.卡夫卡日记[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387-388.
[8]孙坤荣等译.卡夫卡小说选[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9]中国小说一九八七[Z].香港:三联书店,1992.193.
[10]玫瑰门[Z].北京:作家出版社,1989.157—158.
①这篇小说最早的中译本(叶廷芳译)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卡夫卡小说选》。该小说的英文译名为《中国长城》(Chinese Great Wall)。
①我所作的不完全统计如下:198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袁可嘉等人选编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其中的第一卷收入了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地洞》和中篇小说《变形记》。198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陈琨的《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一书,其中多处论及卡夫卡。1984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克劳斯·瓦根巴赫的《卡夫卡传》(周建明译)。198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卡夫卡寓言与格言》(张伯权译)。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论卡夫卡》(叶廷芳编)。1991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古斯塔夫·雅努施《卡夫卡对我说》(赵登荣译)。1991年漓江出版社出版《卡夫卡随笔》(冬妮译)。1993年海天出版社出版《卡夫卡随笔集》(叶廷芳编)。1993年海天出版社出版《卡夫卡致密伦娜情书》(叶廷芳、黎奇译)。199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卡夫卡小说选》(孙坤荣等译)。199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叶廷芳、黎奇译)。199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赫伯特·克拉夫特《卡夫卡小说论》(唐文平译)。1995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城堡·变形记》(韩耀成、李文俊译)。199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三卷本《卡夫卡文集》。1996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卡夫卡游记》(孙龙生译)。199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反抗人格:卡夫卡》(阎嘉著)。1997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马克斯·勃罗德《卡夫卡传》(叶廷芳、黎奇译)。199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地狱”里的温柔:卡夫卡》(林和生著)。1998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10卷本(卡夫卡全集》(叶廷芳等译)。199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卡夫卡日记》(阎嘉译)。200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卡夫卡情书:致菲丽丝》(查日新等译)。
②他在大学学的专业是法律,毕业后的正式职业是工伤保险公司的职员,并且一直没有改变过。他在业余时间从事写作,为此多次与他父亲发生冲突。他生前发表的作品很少,曾留下遗嘱,要求好友马克斯·布罗德(-译勃罗德)销毁他的全部作品。可参见《卡夫卡日记》和《致父亲的信》(载《卡夫卡小说选》)。
①载《收获》1979年第6期。该小说曾获1977年-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
①载《十月》1980年第4期。该小说曾获1977年-1989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
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该小说曾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①实际上,这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严格地说,这些不同风格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呈现出交揉错杂的情形,有时甚至出现在同一部作品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