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原儒”工作
Tracing Confucianism in the 20th Century
作者:丁纪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3,(03):-27-3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原儒;说儒;陈来;熊十力;蒙文通;原本;孔子之儒;精神历史;中国哲学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20世纪的"原儒",一般是做探究"儒"的历史起源的工作,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工作对于儒家精神的说明性是很可怀疑的,这使得它们也许只应该被称为"说儒",而不应视为真正意义的"原儒"。本文从陈来的《说说儒》切入,分析20世纪各种"说儒"的来由,指出它们共同的不足。同时,本文的重心更在于指出,20世纪实际上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原儒"工作,熊十力和蒙文通可以作为程度不同的两个典范。通过分析,本文达成了对于"原儒"工作的三个原则的认识:"寻绎"、"原本"和"孔子一身及由孔子开启的儒家精神历史"。
参考文献
①载于陈明主编《原道》第二辑 , 3 1 5— 3 3 6页 ,团结出版社 1 995年版。陈来所述古今“原儒”的 1 8家说法包括 :1 《淮南子·要略》 ;2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3 班固《汉书·艺文志》 ;4 许慎《说文解字》解“儒” ;5 段玉裁引郑玄及《周礼》解“儒”与“术士” ;6 章学诚《文史通义》 ;7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儒》、《诸子学略说》 ;8 傅斯年《战国子家叙论》 ;9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古史辨》第四册序与《驳胡适之说儒》 ;1 0 胡适《说儒》 (及《诸子不出于王官论》);1 1 冯友兰《原儒墨》 ;1 2 郭沫若《驳说儒》、《论儒家的发生》 ;1 3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1 4 杨向奎《宗周与礼乐文明》 ;1 5 徐中舒《甲骨文中所见的儒》 ;1 6 何新《诸神的起源·“儒”的由来与演变》 ;1 7 刘忆江《说儒》 ;1 8 傅剑平《儒家起源论》。
章太炎之达名儒、类名儒、私名儒的划分 ,达名儒可以与“术士”说相照应。至于类名和私名的区分 ,按其本人的说法 ,是以通六艺为标准 ,通者为类名儒 ,“未及”者为私名儒。我意 ,可以用孔子的划分来帮助理解此处 :类名儒是“君子儒” ,私名儒是“小人儒”。陈来文章第二部分颇倚重《周礼》 ,却以“ (2 0世纪 )早期的学者多不信《周礼》”一语亦把章太炎括入其中 ,这是需要分辨的。
陈来说 :“大略地说 ,历史学的方法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孔子以前的儒为一种教授礼乐知识的职业……” ,我的看法是 ,如果“职业说”与“官守说”可以并立为二 ,则首先 ,“官守说”的得出之方法未尝不是历史学的 ,其次 ,“职业说”也可以由“语学的”方法得出 ,比如许慎的“术士说”。而 2 0世纪里盛行的“职业说”如果可以确定一个起源的话 ,我会说 ,这是胡适影响的一个结果。
① 这一点与陈来的看法也有不同 ,陈来说 :“文字语言学的方法 ,着重于解释这种春秋时以传授礼乐为生的职业何以称之为‘儒’。”我说到的“儒家精神性格” ,当然也可以是一种职业何以被名为“儒”的原因 ,但这更是与儒家之“道” (根本之道 ,而不是作为“艺”的“道”)相关的。
① 1 93 6年世界书局影印清代武英殿藏本“四书五经”之《礼记》 ,见《礼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87年版。
①熊十力《原儒》 ,香港 ,龙门书局 1 970年版。本文所引熊子语皆出于此。 (附识 :萧父、郭齐勇主编《熊十力全集》 , 2 0 0 1年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原儒》在第六卷。)
①转引自蒙默《蒙文通先生小传》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之《廖平、蒙文通卷》 ,刘梦溪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1 996年版。本文所引蒙文通语皆出于此。
[1]丁纪.疑古思潮及其方法评析[J].二十一世纪(香港),1999,(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