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文字来源缺失环节的域外觅踪——兼论三星堆器物刻符
The Missing Sour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of the Shang Dyansty Found Abroad and Engraved Symbols on Utensils Unearthed at Sanxingdui
作者:何崝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1,(04):-60-7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中国原始文化符号;印度河谷文字;商代文字;三星堆器物刻符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距离商代文字年代较远的、象形程度不高的原始文字符号是汉字的远源;距离商代文字年代较近的、象形程度较高的各种原始文化符号是汉字的近源。但近源与商代文字之间还存在着缺失环节。有一定数量的中国文字符号曾经经过“南方丝绸之路”传播到印度河谷地带。这些保存于印度河谷文字中的中国文字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商代文字来源的缺失环节。而三星堆遗址出土器物上的刻符则是中国文字曾经传人印度河谷地带的有力证明。
参考文献
[1]李洪甫.太平洋岩画[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7.
[2]赵辉.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的形成[J].文物,2000,(1).
[3]唐兰.中国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论大汉口文化是少吴文化[A].大公报三十周年论文集 [C].香港,1978.
[4]裘锡圭.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J].中国语文,1978,(3).
[5]唐建.贾湖遗址新石器时代甲骨契刻符号的重大考古理论意义[J」.复旦学报,1992,(3).
[6]列·谢瓦里耶夫.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7]A·H·达尼.巴基斯坦简史[M].四川大学外语系翻译组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4.
[8]饶宗颐.梵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9]屈小强,李殿元,段渝主编.三星堆文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10] E. A. Wallis Buddge. Egyption Language[M]. Dover Publicathions, Ins. New York, 1983. 74.
[11]谢瑞琚,叶万松.简论我国中西部地区彩陶[J].考古与文物,1998,(1).
[12] B.A·伊斯特林,左少兴译.文字的发生和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13]王元鹿.普通文字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14]童恩正.古代中国南方与印度交通的考古学研究[J].考古,1999,(14).
[15] 李绍明.西南丝绸之路与民族走廊[A].四川大学历史系编.中国西南的古代交通与文化[C].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16]贝利(James F.Beny).商代龟甲的鉴定[A].转引自王宇信,杨升南.甲骨学一百年[M].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7]徐学书.氓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初步研究[J].考古,1995,(5).
[18]林向.三星堆遗址与殷商的西土[J].四川文物·广汉三星堆遗址研究专辑,1989.
[19]于临群.旅顺李家沟西汉贝墓[J],考古.1965,(3).
[20]赵殿增.近年巴蜀文化考古综述[J].四川文物·广汉三星堆遗址研究专辑,1989.
①日本学者岛邦男所撰《殷墟卜辞综类》从甲骨文中归纳出164个部首。
①饶宗颐先生指出:“若干西方学者……信口就认为中国文化是从西方传来的。如I.J.Gelb教授,他在所著Origin of the Alphabet 的文字树当中,就把 Chinese Pict.的年代列为 1400 B.C,把 Proto-Indic Pict.列为2200B.C,并且将Chinese Pict.放置在Proto-Indicpict.之下(见Study of writing卷首的图表)。I.J.Gelb,又怀疑中国象形文是出自印度。”《梵学集》353页。
①饶宗颐谓:“四川汉墓(R.C.Rudolh书p.26)有形,鲁氏调为Endless design of seven loops。”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