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以后北朝的清浊官、流外官和吏
Qing Zhuo Officials, Officials out of Liu and Li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since Xiaowen Emperor
作者:陶新华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3,(04):-102-11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清官;浊官;流外官;吏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在制度上严格了清、浊官的区分。北魏的清、浊之别与流内、流外官之别相对应。北魏与北齐、隋朝流外官分等方式基本相似,区别只在于魏分七等,北齐和隋分九等;北周则将流外九等称为九秩,而且分等方式与魏、齐都不同。王朝对于流内、流外官采取不同的对待政策,但是,这种分别有时候不明显,流外官有时享有流内七、八品官的待遇。北朝流外官的构成情况与阶级来源现在只能进行片面的推断。北魏的流内、流外官之分实际就是官与吏之分。
参考文献
① 《魏书·高祖纪下》 :太和十七年六月乙巳 ,诏曰 :“六职备于周经 ,九列炳于汉晋 ,务必有恒 ,人守其职。比百秩虽陈 ,事典未叙。自八元树位 ,躬加省览 ,远依往籍 ,近采时宜 ,作《职员令》二十一卷。”太和十九年十二月乙未朔 ,“引见群臣于光极堂 ,宣示品令 ,为大选之始。”《魏书·官氏志》 :太和“二十三年 ,高祖复次职令 ,及帝崩 ,世宗初班行之 ,以为永制”。
《隋书·百官志下》 :炀帝大业三年定令 ,“品自第一至第九 ,唯置正从 ,而除上下阶”。《通典·职官二十一》“隋官品令” ,杜佑小字注 :“此开皇中制也。至炀帝 ,除上下阶 ,唯留正从。”可见 ,隋炀帝大业三年 (60 7年 )后取消了上、下阶之分。
据《通典·职官二十一》“后周官品” ,那时九命中 ,分为正命 ,如正九命、九命、正八命、八命 ,……正一命、一命。杜佑注曰 :“按九命之中 ,分为正命 ,若今之上下阶。”可见 ,北周流内品与北魏、北齐都不同。但是 ,流外品是否与北魏相同 ,却无法推断。
《北史·周太祖文皇帝纪》、《周书·文帝纪下》都记 :(魏 )废帝三年正月 ,“始作九命之典 ,以叙内外官爵。以第一品为九命 ,第九品为一命 ,改流外品为九秩 ,亦以九为上”。
据《隋书·百官志下》及《通典·职官十七》所载隋朝禄制。
据《魏书·官氏志》及《通典》卷三八所记太和后职令 ,著作佐郎第七品下阶。而据《官氏志》所载太和前职令 ,秘书著作佐郎更在从五品上。而且 ,程骏去世在孝文、文明太后时 ,所以程灵虬所任的著作佐郎应依前令为从五品上 ,品级殊为不低。但是 ,著作佐郎通常是北魏的一种起家官 ,《通典·选举四》 ,孝明帝时 ,清河王元怿上表 :“孝文帝制 ,出身之人 ,本以门品高下有恒 ,若准资荫 ,自公卿令仆之子 ,甲乙丙丁之族 ,上则散骑秘著 ,下逮御史长兼 ,皆条例昭然 ,文无亏没。……秘著本为起家之官 ,今或迁转以至。
[1]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の研究·第三章第四节,京都大学东洋史研究会[M].日本昭和三十一年.
[2]上田早苗.贵族官僚制的形成──清官的由来及其特征[A].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六朝隋唐卷[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周一良.〈南齐书·丘灵鞠传〉试释兼论南朝文武官位及清浊[A].魏晋南北朝史论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阎步克.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2).
[5]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程树德.九朝律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7]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8]福岛繁次郎,西村元佑.北魏世宗宣武帝の考课と考格[J].史林,47卷4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