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人杂体诗
On Zati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作者:祝尚书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1,(05):-108-11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杂体诗;文字游戏;集句;药名;回文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杂体诗源远流长 ,是一笔不小的文学遗产。本文从杂体诗发育较成熟的宋代切入 ,论述了宋前和宋代的杂体诗 ,宋人的杂体诗创作理论 ,分析了杂体诗在宋代盛行的原因及影响 ,认为杂体诗是汉语言文字自身特征的充分体现和巧妙运用 ,它的部分作法确为“文字游戏” ,但其优秀作品却是艺术品 ,不必一笔抹杀
参考文献
①朱熹作有《读十二辰诗卷掇其馀作此聊奉一笑》,乃生肖诗;又有回文词《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等,见《朱文公文集》卷10。
按《文选》有“杂诗”一门,首录《古诗十九首》。李善注王仲宣(粲)《杂诗》曰:“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则其所谓“杂诗”,似与“杂体诗”不同。然《文选》卷30“杂诗下”录有鲍照《数诗一首》,实为杂体,知当时杂诗、杂体尚未分开
以下离合,参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7夹注(所录为《诗纪》引章樵《古文苑》注)。又,孔诗各本多异文
按:今存《孝经诗》二章、《论语诗》二章、《毛诗诗》二章、《周易诗》、《周官诗》二章、《左传诗》,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3。
按:《子夜歌》、《读曲歌》,乃吴声歌曲,《乐府诗集》卷44至46收入“清商曲辞”。
按明人邓林《元诗体要序》述诗歌体制演进,较皮日休为优,其曰:“夫诗之体制,自《三百篇》一变而为屈、宋之骚,再变而为枚乘、苏、李之五言(引者按:此据旧说,五言古诗非枚、苏、李之作),三变而为歌行、杂体,《柏梁》则其始也,四变而为律诗,沈、宋为之倡也。
如黄庭坚即作有建除诗、八音诗、列宿诗,俱见《山谷外集》卷10
陈亚事迹,散见《青箱杂记》卷1、《渑水燕谈录》卷9、《宋朝事实类苑》卷67引《倦游杂录》、《梅诗话》卷上、《宋诗纪事》卷7等
《青箱杂记》卷1。《郡斋读书志》卷19著录的“《陈亚之集》一卷”,盖即此种
《宋朝事实类苑》卷63引《李希声诗话》记此事,与此略异
少数杂体诗的内容略涉戏谑,如前引石延年集句之类,然古、律亦可为“谑”,这与所谓“以诗为戏”概念不同
视杂体为“俗体”的,乃宋以后人,如黄庭坚《药名诗奉送杨十三子问省亲清江》,清黄爵滋《读山谷诗集·外集·古诗》曰:“此种俗体断不必作。
①关于集字诗、集经籍语诗、集句四六文,详参拙文《漫说宋人集句诗》,载中华书局《学林漫录》第十四集
[1]烛湖集:卷10[M].
[2]鲍明远集:卷5[M].
[3]全唐诗:卷386[M].
[4]全唐诗:卷327[M].
[5]全唐诗:卷616[M].
[6]山谷外集:卷10[M].
[7]山谷诗外集补:卷2[M].
[8]紫阁寺联句[A].苏舜钦集:卷五[M].送梁子熙联句[A].苏舜钦集拾遗[M].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
[9]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35引[M].
[10]牟氏陵阳集:卷12[M].
[11]清江三孔集:卷27[M].
[12]攻集:卷75[M].
[13]江湖长翁文集:卷31[M].
[14]双溪类稿:卷24[M].
[15]东塘集:卷19[M].
[16]烛湖集:卷20[M].
[17]俱见: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卷首[M].
[18]潜斋集:卷5[M].
[19]清江三孔集:卷28[M].
[20]青箱杂记:卷1[M].
[21]双溪类稿:卷24[M].
[22]苏轼诗集:卷43[M].
[23]清诗话:上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版,44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