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之城》看日本“征用作家”的战争责任
War Responsibilities of "Propaganda Writers" as Reflected in A City of Flowers
作者:林敏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3,(05):-80-8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井伏鳟二;《花之城》;征用作家;战争责任
Key words:
基金项目:日本住友财团"亚洲诸国日本关联研究"项目。
中文摘要
文学作品在记录历史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井伏鳟二在《花之城》中虚构了日军占领下的新加坡市民的和平生活,讴歌了日本的对外战争。其原因除了战争时期政府的高压统治以外,日本作家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战争中,大多数日本知识分子都没有从意识形态上去认识、判断、怀疑过战争,进而导致了他们对日本政府对外政策的轻信和盲从。然而,历史的真相却不能因文学的虚构而被掩盖,文学家在"传承历史"问题上的责任重大,研究文学家、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了解日本文学家与战争的关系,还可以为研究战争提供一个途径。
参考文献
① 王向远《笔部队和侵华战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99年 ;平献明《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文学》 ,《日本研究》1 993年第 4期。
① 1 93 8年 ,作家石川达三随日军部队进入南京城 ,其后在创作的小说《活着的士兵》中描写了日军士兵在南京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的行为。该小说在《中央公论》 1 93 8年 3月号上发表并立即遭军方查禁。石川被判处四个月徒刑 ,缓期三年执行。
[1]井伏鳟二全集:卷10[M].筑摩书房,1998.
[2]东乡克美.战时下的井伏鳟二———流离与抵抗[A].石崎,等编.日本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井伏鳟二·深泽七郎)[M].有精堂,1977.
[3]东乡克美.井伏鳟二素描———从"山椒鱼"到"遥拜队长"[J].日本近代文学,1966,(11).
[4]井伏鳟二.征用中的见闻[A].井伏鳟二自选全集[M].1986年,新潮社.
[5]梁英明,等.近现代东南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火野苇平选集:第二卷.解说[M].东京创元社,1958.
[7]井伏鳟二,等.井伏鳟二全对谈[M].筑摩书房,2001.109.
[8]进藤纯孝.昭和文学[M].时事通讯社,1977年.
[9]朝日新闻(东京晚刊)[N].1996-10-09.
[10]朝日新闻(东京晚刊)[N].2000-07-12.
[11]井伏鳟二.我的历程[N].日本广岛中国新闻,1989-03-08,0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