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南朝地方武职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兼论武职官被轻视的原因
On Local Military Officer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tus in Weijinsouth Period
作者:陶新华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1,(06):-115-122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魏晋南朝;地方武职官;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观念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魏晋南朝的武职官 ,官品较高 ,在朝中的班次较前 ,在获得封爵、赠谥以及配享王朝太庙的机会等方面占有优势 ;地方武职官 ,较之民政官 ,品秩更高 ,职权更大 ,发展前途更佳。所以 ,地方武职官的政治地位较高。由于政治地位占优 ,经济地位也较优 ,地方武职官有俸禄、府田、军资等合法收入 ,也有“送故”等惯例性的收入 ,还有经商和非法经营的收入。魏晋南朝人们对于武职官的轻视与鄙薄 ,不关乎武职官的地位 ,而主要关乎人们的观念 ,这些观念与士族的文化条件有关 ,也与此时期的清浊观念有关 ,还与个人的好尚有关。但是 ,实际上 ,士族离不开事功武力。
参考文献
《隋书》卷二六《百官志上》。《通典》卷三八《职官二十》“陈秩品”不列戎号拟官诸将军,余同。
《隋书》卷二六《百官志上》,《通典》卷三七《职官十九》“梁官品”。另参陈苏镇先生《南朝散号将军制度考辨》,《史学月刊》1989年第3期。
《宋书》卷四○《百官志下》,《通典》卷三七《职官十九》“宋官品”。
《通典》卷三六《职官十八》“魏官品”,卷三七《职官十九》“晋官品”,另参程树德《九朝律考》卷一二所引《晋官品令》。
这一问题,详见拙作《魏晋南朝地方军政职官研究》第三章第一节,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4月;以及拙作《从虎符到节———由发兵制度观照汉魏六朝的地方政治》,《人民政协报》2000年3月31日
朱大渭:《魏晋南北朝官俸制度概说》,见《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4期;《两晋南北朝的官俸》,载朱大渭著《六朝史论》,中华书局1998年版。案:朱先生论定魏晋南朝官员的俸禄与官品一一对应,官品越高,俸禄就一定越多,这是不完全正确的,汪征鲁《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第144—149页有驳。但是,由于地方武职官通常是军府中的长官,而府长官的俸禄多数情况下是依品级给予的,俸禄与品级不符的现象通常出现在府的佐官身上,观《隋书》卷二六《百官志上》“陈官制”,《晋书》卷二四《职官志》、《宋书》卷三九、卷四○《百官志》及《通典》卷三七《职官十九》可知。
我在《魏晋南朝地方军政职官研究》一文中,统计得魏晋南朝各朝地方武职官封侯人数占到各朝封侯总人数的68%至76%。
参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乙部———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第106、152、192页,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1990年版;唐长孺《从吐鲁番出土文物中所见的高昌郡县行政制度》,《文物》1978年第6期;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第270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滨口重国《所谓隋的废止乡官》,《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四卷,中华书局1992年版
各朝的官志记载,持节都督第二品,州领兵刺史第四品,州不领兵刺史第五品。
《宋书》卷五七《蔡廓传》,蔡廓答傅亮书。另,《晋书》卷四七《傅玄传》记“旧制,司隶于端门外坐,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亦可为证。
杨光辉考证,两晋时期一、二品侯爵享受诸侯礼、三品侯爵享受大夫礼,六品以下侯爵,享受士礼,见《魏晋南北朝的封爵制度》第五章,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学苑出版社出版其《汉唐封爵制度》一著,但笔者尚未见到此书。
拙作《魏晋南朝地方军政职官研究》第二章第二节有详尽的讨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