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朴到李劼人: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现代模式的形成
From Zeng Pu to Li Jieren: the Forming of the Mod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ical Novels
作者:杨联芬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3,(06):-92-9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曾朴;李人;历史小说;法国文学;宏大叙事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过去十多年的现代文学研究,确立了李人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上的开拓者地位。实际上,中国历史小说现代模式的开创者是曾朴,而完成者是李人。曾朴与李人,均师承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追求和独立的历史叙述,创作出与传统历史小说演义正史、叙写英豪、表现正统道德完全不同的现代历史小说模式。由于社会文化原因,曾朴、李人的历史小说模式,并未成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主流。40年代以后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更多是茅盾式的"社会剖析"形式;而历史小说创作,则基本回复到五四前的传统历史小说套路上。
参考文献
① 1 91 7年胡适与钱玄同讨论中国古典小说 ,胡适认为《孽海花》只能算二流。见《新青年》第 3卷第 4号胡适与陈独秀的通信。
最早从“历史小说”角度评价李人长篇小说现代性开拓价值的 ,是 1 987年杨继兴的论文《长篇历史小说传统模式的突破———论李人历史小说的独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1 987年第 3期 ),后来的现代历史小说研究多采纳杨文观点。
李人中学时便遍读古今文白小说 ,晚清新小说也在他的广泛涉猎中。但是 ,他本人没有专门谈到过曾朴。参见郭沫若《中国左拉之待望》 (《李人选集》第 1卷 ),李人《谈创作经验》 (《李人选集》第 5卷 )等。
曾朴翻译雨果剧本、小说、散文数十种。此外 ,还有左拉的《南丹与奈侬夫人》、莫里哀的《夫人学堂》、福楼拜的《马笃法谷》及戈蒂耶等人的作品。曾朴还发表过不少法国文学批评文章。参见曾虚白《曾孟朴先生年谱》、时萌《曾朴与法国文学》 (《曾朴研究》第 1 1 3 -1 1 8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82年 )等。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 ,参见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法国浪漫派》第 2 2 2页 ;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第 1 72页 ,上海译文出版社 1 984年。
鲁迅《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中的这段话写于 1 93 5年 3月 2 8日。
李人翻译的法国文学作品还有福楼拜《萨朗波》、莫泊桑《人心》、都德《小东西》、卜勒浮斯特《妇人书简》、龚古尔《女郎爱里莎》、德莱士《文明人》、维克多·马尔格里特《单身姑娘》、罗曼·罗兰《彼得与露西》、左拉《梦》等。
左拉的《卢贡 -马卡尔家族》、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等 ,均属大河小说。
五四时期《新青年》、《小说月报》等有大量介绍法国 1 9世纪文学的文章 ,还有法兰西文学专号。茅盾还将法国自然主义作为新文学首先学习的思潮。
[1]齐裕.中国历史小说通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魏绍昌.孽海花资料[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蔡元培.追悼曾孟朴先生[J].宇宙风,1935,(2).
[4]王富仁,柳凤九.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论(四)[J].鲁迅研究月刊,1998,(6).
[5]曾虚白.曾孟朴先生年谱[J].宇宙风,1935,(2).
[6]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第5分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7]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8]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9]李人.《死水微澜》前记[A].李人选集:第1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10]郭沫若.中国左拉之待望[A].李人选集:第1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