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研究——兼谈西部地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艰巨性
Poverty and Anti-poverty Campaign in Rural Areas of West China
作者:王国敏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3,(06):-13-1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中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小康社会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分析,西部地区农村产生贫困的原因有:自然环境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社会经济结构因素、累积效应因素。因此,实施"开发移民"和"教育移民"工程、提高城镇化率和发展第三产业、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增加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是西部地区农村尽快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康晓光.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3.
[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政策法规司编.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3]张智勇,梅建明.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02,(11).
[4]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1-2002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41.
[5]张国,林善浪主编.中国发展问题报告[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28.
[6]胡鞍钢主编.西部开发新战略[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7]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十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长的宏观条件及对策[J].调研世界,2002,(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