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多士》的制作年代及诰令对象
作者:段渝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1986,(01):-91-102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多方》《多士》的制作年代及诰令对象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今本《尚书·周书》中的《多方》和《多士》,是西周初年周公“摄行政当国”期间,代替周成王所发布的两篇诰令。这两篇诰令,文句古朴,诘屈聱牙,行文酷类于周初金文,所记内容也多与金文及其它古籍相合,一般认为很少有后人篡改增删之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堪称实录,是研究周初历史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史记·周本纪》。
(2) 崔述《丰镐考信录》卷之四《周公相成王中》“引顾炎武语辨《伪传》淮夷、奄再叛之说”条引。
(3) 见《历史研究》1954年第6期。
(4) 见《历史教学问题》1983年第4期。
(5) 见蔡沈:《尚书集传》。
(6) 见《西周文中的殷人身分》, 《历史研究》1954年第6期。
(7) 《史记·周本纪》。
(8) 《尚书·金滕》。
(9) 《史记·封禅书》。
(10) 《史记·周本纪》。
(11) 《史记·鲁周公世家》。
(12) 《荀子·儒效》。
(13) 见徐中舒:《西周史论述(上)》,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3期。
(14) 《史记·周本纪》。
(15) 《史记·管蔡世家》。
(16) 《西周史论述(上),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3期。
(17) 《史记·周本纪》。
(18) 见于省吾:《利簋铭文考释》, 《文物》1977年第8期;徐中舒:《西周利簋铭文笺释》,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80年第2期。
(19) 《史记·鲁周公世家》。
(20) 《史记·周本纪》。
(21) 《左传》定公四年。
(22) 《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曰:“昔爽鸠氏居此地, 季荝因之, 有逢伯陵因之, 蒲姑氏因之, 而后太公因之。”《史记集解》引马融谓薄姑为齐地, 可见齐地称为蒲(薄)姑是因为蒲姑氏居之的缘故。
(23) 《左传》定公四年记载伯禽之封, “因商奄之民”, 可见商奄为鲁地的原名。《说文·邑部》(奄阝)字下曰:“周公所诛, (奄阝)国在鲁”, 奄为国邑, 故从邑, 亦为其证。
(24) 见王念孙:《读书杂志》卷七之四。
(25) 《孟子·滕文公下》, 此语的断句已见几种。我们认为应将“诛纣”与“伐奄”断开, 即分别以“周公相武王诛纣”和“伐奄三年讨其君”为句, 前句言武王时事, 后句言成王时事, 这样才符合史实。参见崔述:《丰镐考信录》卷之四《周公相成王》。
(26) 《班簋》的年代, 于省吾、杨树达认为当在穆王时, 郭沫若、徐中舒、陈梦家则均断定为成王时器。根据此器形制花纹及铭文所述史实来看, 后说理由更为充分, 故今从兹。参见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二)》, 《考古学报》1955年第十册。铭文解释见徐中舒:《西周史论述(上)》,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3期。
(27) 《孟子·膝文公下》。
(28) 见《伪孔传》和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及所引欧阳、大小夏侯之说。
(29) 马融、郑玄主此说, 分见《毛诗谱·幽风》正义引, 《诗经·七月》正义引。
(30) 见段渝:《楚地初探》, 《民族论丛》第二辑《先秦民族史专集》。
(31) 见徐中舒:《殷周之际史迹之检讨》,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七本二分。
(32) 《逸周书·作雒》。
(33) 《史记·鲁周公世家》。
(34) 见《吕氏春秋·古乐》高诱注。
(35) 见毕沅校本。
(36) 见徐中舒:《西周史论述(上)》,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3期。
(37) 见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二)》, 《考古学报》1955年第十册。
(38) 周初于诸侯国中置有诸监, 《仲几父簋铭》记载有“者(诸)侯者(诸)监”, 《应监鬲铭》也明言“应监”, 即其证。
(39) 《尚书序》孔疏引。
(40) 《尚书大传》。
(41) 《尚书·费誓》。
(42) 见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248页。
(43) 关于成周、洛邑、王城的异同问题, 不在本文论述范围内, 故不作区辨。
(44) 又见《逸周书·度邑》。
(45) 《史记·周本纪》。
(46) 《观堂集林》卷一。
(47) 《观堂别集》卷一。
(48) 参见杨宽:《释何尊铭文兼论周开国年代》, 《文物》1983年第6期。
(49) 见《尔雅·释诂》。
(50) 今本《尚书·召诰》此句作:“厥既命殷庶, 庶殷丕作。”陈梦家《西周文中的殷人身分》考辨说:“我们据金文和石鼓文的重文例, 推知其原来应作‘厥既命庶=殷=丕作, ’后世移写的人把第一个重文‘庶殷’误例为‘殷庶’。”陈说确, 当从之。
(51) 王念孙《读书杂志》:“《书》、《传》皆言毕, 无言九毕者。《玉海》十五引此作‘九里’。据孔注以为成周之地近王化, 则作九里者是也。”
(52) 特指“四年建侯卫”, 而不是说全部西周所建侯卫。
(53) 参见杨宽:《释何尊铭文兼论周开国年代》, 《文物》1983年第6期。
(54) 《史记·周本纪》。
(55) 《多士》孔疏以为四国是管、蔡、商、奄四国, 《毛诗传》及《郑谱》亦有此看法。
(56) 见《史记》、《左传》、《帝王世纪》以及《尚书》、《诗经》郑玄注, 等等。
(57) 见《粹》907, 《契》493, 等等。
(58) 《诗经·大雅·嵩高》孔颖达正义。
(59) 《诗经·大难·嵩高》记述宣玉封申伯于南阳, 即以南土、南国、南邦换言, 即其证。
(60) 《逸周书·职方》孔晁注。
(61) 《国语·周语上》。
(62) 见《伪孔传》、《孔疏》等。
(63) 蔡沈:《尚书集传》。
(64) 见崔述:《丰镐考信录》卷之四《周公相成王中》“时命有申”条。
(65) 《史记·周本纪》。
(66) 见《尚书序》。
(67) 见《史记·周本纪》。
(68) 见陈梦家:《西周文中的殷人身分》, 《历史研究》1954年第6期。
(69) 《左传》襄公四年。
(70) 《论语·泰伯》。
(71) 《史记·周本纪》。
(72) 《诗经·大雅·文王》
(73) 《诗经·周颂·清庙》。
(74) 见《史记·殷本纪》
(75) 《逸周书·世俘》孔晁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