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借鉴:茅盾与中西文化
作者:曹万生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1992,(03):-60-6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冲突与借鉴:茅盾与中西文化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确如陈独秀、梁启超所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中西文化冲突,可分为“学术”(洋务等“技”)、“政治”(维新变法至辛亥革命等)、“伦理”(社会文化及其心理等)三个阶段的演化。近现代杰出人物的思想、矛盾及其衍进,莫不与此有关。茅盾,作为置身于现代的历史人物,他的文化冲突主要集中在“伦理”方面。加之茅盾的家庭、经历、性格、心理等的制约,从
参考文献
①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4月)。
② 茅盾:《我的小学时代》,《宇宙风》第68期,1938年5月16日出版。
③ 茅盾:《我的中学时代及其后》,《中学生》第11期,1931年1月1日出版。
④ 茅盾:《云少爷和草帽》,1927年7月29日汉口《中央日报》。
⑤ 茅盾:《苏季子不礼于其嫂论》,《茅盾全集》14卷第372页。
⑥ 茅盾:《家人利女贞说》,《茅盾全集》14卷第409页。
⑦ ⑧ ⑾⑿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上)第115页,91页,(中)1页,1页。
⑨ ⑩ 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上)第1页,155页。
⒀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⒁载《妇女杂志》6卷1号。
⒂载1921年5月1日《民国日报·觉悟)。
⒃载1921年10月5日《民国日报·妇女评论》.
⒄载1922年4月5日《民国日报·妇女评论》。
⒅⒆见秦德君《樱蜃--革命回忆录》,日本《野草》第40、 41号。
⒇见拙著《理性·社会·客体--茅盾艺术美学论稿》第109页。
(21) 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
(22) 见1987年2月21日《文艺报》。
(23)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