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道远而应近”——蹇昌辰《黄帝阴符经解》哲学浅析
作者:丁培仁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1992,(03):-40-4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天人之道远而应近”——蹇昌辰《黄帝阴符经解》哲学浅析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阴符经》是道教的经典之一,大约在南朝后期就已在道士中传诵,唐代始有注本,至宋代亦颇受重视。北宋道士注释以蹇昌辰《黄帝阴符经解》为代表。此注一卷,见录于南宋初郑樵所撰《通志·艺文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收入,题“同知建隆观事赐紫道士保宁大师蹇晨解”。但序文自言“蹇昌辰谨序”,《通志略》也署题“蹇昌辰注”,则“晨”乃
参考文献
① 关于《阴符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有种种推测。王明先生根据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记唐李筌所得,经题“大魏……上清道士寇谦之藏之名山……”云云假托之词,推断此书出于“以魏为大魏”之后(《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第139-146页).根据杜光庭《道教灵验记》卷14记陈武帝禅位之初,江南大旱,御史曹千龄奏荐葛伯云设黄箓斋致雨,说“衡岳道士葛伯云年数百岁,常持《阴符经》”,我断定此书当出于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之前.作者不一定是北朝人(寇谦之非上清道士),倒有可能是南朝的隐逸道士,或许与上清派有关(南岳衡山历来是上清派的根据地之一).
② 刘师培:《读道藏记》“黄帝阴符经解”条.
③ 参岳珂《愧剡录》卷10“寺观敕差住持”条.
④ 苏辙:《龙川略志》第十.
⑤ 参李攸《宋朝事实》卷7、 李濂《汴京遗迹志》卷10.
⑥ 关于华阳子施肩吾、李竦的时代,可参拙稿《道史小考二则》(载《宗教学研究》1989年3-4期)、《华阳子施肩吾的丹道思想》(载《社会科学研究》1990年第4期).
⑦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注.
⑧ 《正蒙·诚明篇》,
⑨ ⑩ 《河南程氏遗书》卷2,卷15.
⑾“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固躬,小人得之轻命”注.按:李筌注本作“天下莫不能见,莫不能知”,当为正.
⑿“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机”注.按:“万变定机”,其他注本或作“万变定基”.
⒀“天生天杀,道之理也”注.
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注.
⒂《庄子·知北游》:“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