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华侨爱国运动比较研究
作者:曾瑞炎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1992,(04):-72-8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华侨爱国运动比较研究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在近代华侨爱国史上,华侨对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尤为突出,史学界称为民主革命时期华侨的两次爱国高潮。华侨这两次著名爱国运动,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一些独自的特点。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有关问题谈些拙见。
参考文献
① 参见何启拔:《海外华侨人口的商榷》,《新中华》(复刊)第1卷第9期;李屏周:《南太平洋波涛险恶中的撤侨问题》,《现代华侨》第1卷第6、 7期合刊。
② 陈翰笙主编:《华侨出国史料》第4辑第17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③ 洪丝丝等著:《辛亥革命与华侨》第5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④ ⑨ 《华侨革命史》(下)第246页,705页,台北正中书局1981年版。
⑤ ⑦ 《海外赤子华侨》第72页,77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⑥ ⒆(39) 陈嘉庚著:《南侨回忆录》第3页,118页,118页,新加坡南洋印刷社1946年版。
⑧ 李屏周:《一年来华侨救国团体活动情形》,《现代华侨》第2卷第2、 3期合刊第19页。
⑩ 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研究》第31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⑾⑿《华侨抗战的真实写照》,《华声报》1985年8月20日。
⒀引自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1期。
⒁《华侨先锋》第9卷第1、 2期合刊第69页。
⒂林有:《保卫祖国领空的华侨英雄》,《现代华侨》第2卷第10期第21页;陈仁熙:《气象蓬勃的成都》,《现代华侨》第2卷第5期第19页。
⒃刘家泉、甘永梅:《宋庆龄与保卫中国同盟》,《人民日报》1986年5月25日。
⒄李长傅:《南洋华侨史》第57页,暨南大学1929年版。
⒅《南洋年鉴》癸98页,1951年版。
⒇(43) (45) 张永福:《南洋与创立民国》第102页,1页,1页,上海中华书局1933年版。
(21) 冯自由:《革命逸史》第3册第179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22) 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1599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
(23) 南侨筹赈总会:《献侨正论集》第109页,星洲新南洋出版社1948年版。
(24) 南侨筹赈总会:《大战与南侨》第47页,新加坡南洋出版社1947年版。
(25) 《李清泉逝世》,《现代华侨》第1卷第6、 7期合刊第45页。
(26) (27) 参见拙作:《华侨与抗日战争》第159页,161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8) 《南洋华侨与革命中之努力》,《南洋研究》3卷1期第16页。
(29) 邹鲁:《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第9页,上海民智书局1926年版。
(30) 《伟大的乞丐》,《华侨动员》第14期第19页。
(31) 蔡仁龙、郭梁:《华侨抗日救国史料选编》第49页。
(32) 其昭:《南洋华侨推行党月捐之过去与现在》,《华侨动员》第19期第4页。
(33) 《华侨抗战,功昭日月》,《华声报》1985年8月13日。
(34) (35) 《华侨与辛亥革命》第20页,30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36) "Chinatown,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New York, 1979.
(37) Sun Yat-Sen, "My Reminiscences" (The Strand Magazine, April 1912, p. 331) 引自张玉法:《清季的革命团体》第230页。
(38) 李朴生:《广东侨务问题》,《华侨先锋》第5卷第2期;《陈嘉庚西北归来纵谈团结抗战》,《新华日报》1940年7月26日。在陈嘉庚所著《南侨回忆录》和台北正中书局印行的《华侨革命史》等著述中,也多次讲到华侨的抗战捐款的主要来源是那些一般华侨和广大的贫苦侨众。
(40) 《华侨革命史》(下)第686页;《近代中国》第20期第24页。
(41) 陈嘉庚:《南侨回忆录》第2页;《华侨革命史》(下)第691页。
(42) 孙中山:《中国革命史》,见甘乃光编:《中山全集》第4页。
(44) 冯自由:《华侨革命组织史话》第1页,台北正中书局1974年版。
(46) 吴泽主编:《华侨史研究论集(一)》第208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