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论语说》钩沉
作者:马德富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1992,(04):-59-6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苏轼《论语说》钩沉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苏轼有三部学术专著,即《易传》、《书传》和《论语说》,《易传》、《书传》流传至今,《论语说》却亡佚了。 《论语说》作于谪居黄州之时。苏轼《黄州上文潞公书》云:“到黄州,无所用心,辄复覃思於《易》、《论语》,端居深念,若有所得,遂因先子之学,作《易传》九卷。又自以意作《论语说》五卷。……《易传》文多,未有力装写,独致《论语说》五卷。公退闲暇,一为读之,就使无取,亦足见其穷不忘道,老而能学也。”(《东坡集》卷二十九)书作于元丰五年
参考文献
① 《栾城集·论语拾遗》引言云:“子瞻谪居黄州,为《论语说》……大观丁亥,闲居颍川,为孙籀、简、筠讲《论语》,子瞻之说,意有未安,时为籀等言之。” 由此可知,此条及下条所引子蟾语,乃《论语说》中文。
② “《论语说》曰”,原作“《说》曰”,冠於每条《论语》原文之前,今移於苏文之前,以与前后所录各条形式一致。以下各条仿此。宋余允文《尊孟续辨》序云:“近世苏公试作《论语说》,而与孟子辨者,学者诵习其书以媒进取者总总也。
可无辨乎?余曰诺。遂取王之刺者十,苏之辨者八,并辨之,以为《尊孟续辨》。”余氏所辨苏轼八条,均以“《说》曰”冠首引出苏轼原文,再加以辨难。由此可见《说》即《论语说》,后面即苏轼原文。下七条与此同。为醒目起见,特将“《说》曰”易为“《论语说》曰”。
③ “东坡苏氏曰”原作“苏氏曰”。按朱熹《四书或问》、《论语集注》等书中,多引程氏、张氏、谢氏、范氏、杨氏、游氏语,即程颐、张松、谢良佐、范祖禹、杨时、游酢,均北宋中后期人。“苏氏”当亦此时人。北宋中期姓苏而为论语作解的只有苏轼《论语说》和苏辙《论语拾遗》。苏辙《论语拾遗》载《栾城集》,为苏辙生前亲自编定,其中并无此条及以下各条文字,足见此处“苏氏”只能是苏武。此其一也。《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十九谓:朱熹“未尝不敬东坡,虽《论语集注》亦取东坡之说。”足证“苏氏”即东坡。此其二也。《四书或问》卷十二、《论语集注》卷十三引“苏氏曰;凡物之可求者”云云,又见于余允文《尊孟续辨》卷下,为苏武《论语说》中文字,足见此“苏氏”即苏轼。此其三也。《四书或问》卷六“苏氏曰略於丧祭”云云,卷十九“苏氏曰凡事之因”云云,又见于宋蔡节《论语集说》卷一与卷七,明标为“东坡苏氏曰”,足见此“苏氏”即苏轼。此其四也。元刘因《四书集义精要》卷十四释《论语·泰伯》首引·“苏氏以为让国”一段,继曰:“而其弟黄门又曰”云云,黄门即苏辙,于此又可见“苏氏”为苏轼。此其五也。据此五端,足证《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四书集义精要》等书中“苏氏曰”云云,乃摘录苏轼《论语说》中语。为醒目起见,特防宋蔡节《论语集说》之例,将“苏氏曰”易为“东坡苏氏曰”。以下各条同此,不再说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