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录用中基因歧视法律问题研究
Legal Issues of Genetic Discrimination in Public Servant Recruitment
作者:李成;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1,(01):-126-13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公务员录用体检;基因检测;基因歧视;基因隐私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禁止歧视与保护少数人暨弱势群体权利理论与实践研究”(08AFX001)的部分成果
中文摘要
现行有关公务员录用体检的法律有条件地允许录用机关在体检中了解相对人的基因信息,但从比例原则的角度考虑,允许基因检测行为有违最小侵害和损益相称原则,应予立法明确禁止。对在体检时已知携带疾病关联基因的相对人,招录机关应以是否存在《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法定之不合格事项作为判断其体检达标与否的唯一标准,不得仅以相对人的带因情况为由做出拒绝录用的决定。
参考文献
[1]考公务员被拒,佛山3考生打响反基因歧视第一案[EB/OL].(2010-02-03)[2010-06-16].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2733/10919359.html.
[2]郝银钟,席作立.宪政视角下的比例原则[J].法商研究,2004,(6).
[3]刘大洪.基因技术与隐私权的保护[J].中国法学,2002,(6).
[4]王迁.论针对“基因歧视”的立法策略:为“基因特殊论”辩护——“基因歧视”法律问题专题研究之四[J].科技与法律,2004,(2).
[5]MA ROTHSTEIN.Genetic Exceptionalism and Legislative Pragmatism[J].The Journal of Law,Medicine&Ethics(S1073-1105),2007,35(s2):61.
[6]Wendy Lovejoy.Ending The Genetic Discrimination Barrier:Regaining Confidence in Preconception,Prenatal,and Neo-natal Genetic Testing[J].Southern California Law Review(S0038-3910),2001,74,(3):876-877.
[7]RM GREEN,AM THOMAS.DNA:Fiv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for Policy Analysis[J].Harvard Journal of Law&Technology(S0897-3393),1997,11,(3):584.
[8]王培林.遗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1.
[9]HTGREELY.Genotype Discrimination:The Complex Case for Some Legislative Protection[J].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S0041-9907),2000,149,(5):1486.
[10]JL ROBERTS.Preempting Discrimination:Lessons from the 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J].VanderbiltLaw Review(S0042-2533),2010,63,(2):443.
[11]Andrew Pollack.Congress Near Deal on Genetic Test Bias Bill[EB/OL].(2008-04-23)[2010-09-14].ht-tp://www.nytimes.com/2008/04/23/business/23gene.html.
①例如,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曾发生过保险公司拒绝承保携带镰状细胞贫血(sickle-cell anemia)基因的非洲裔美国人以及因所属家族被检出携带遗传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基因致使4岁幼童被保险公司拒保的事例。另,美国劳工部等曾报告某男子被确定为高雪氏病基因携带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本身不会罹患该病,带因情况不会对其工作能力构成影响。但在该男子向雇主如实申明情况后,被雇主拒绝录用。前两案例参见:Kathy L.Hudson,Karen H.Rothenberg,Lori B.Andrew,et al.Genetic Discrimination and Health Insurance:An Ur-gent Need for Reform[J].Science(S0036-8075),1995,270:391;后一案例参见Department of Labor,Department of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et al.Genetic Information and the Workplace[EB/OL].(1998-01-20)[2010-06-29].http://www.genome.gov/10001732。
②基因歧视(Genetic Discrimination)于1988年被提出,通常发生于保险和职业领域,系指因为携带某种基因(主要是疾病关联基因)而遭到保险公司或者雇主不利区别对待的情形。
③笔者与四川大学法学院周伟教授作为该案原告之一唐某的诉讼代理人参加了两审庭审工作。佛山市禅城区法院一审以佛山市人社局不存在滥用职权且三原告确系血液病患者为由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在本文收稿前夕,佛山市中级法院下达二审判决,在维持一审判决的同时,向佛山市人社局发出司法建议,建议佛山市人社局对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地中海贫血患者能否进入公务员序列等问题进行调研并呈报相关主管部门。
①我国诸多事业单位、大中型国有企业,甚至部分私营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往往会参照使用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
②参见《公务员法》第11条第5款、第29条、第30条。
③参见原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1号)附件2。
④参见《体检表》“体检须知”第9、10条,《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第1编第2.4条、第2编第8.6条。
⑤参见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2010)佛禅法行初字第38号行政判决书、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佛中法行终字第383号行政判决书。
⑥参见《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第27条第4款,《体检表》“体检须知”第9、10条,《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第1编第2.4条、第2编第8.6条。
⑦叶必丰教授将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前者包括法律规范创造力原则、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保留原则和行政应变原则;后者则包括客观合理性和主观合理性两个方面。平等对待原则和比例原则共同构成合理性原则客观合理性方面的内容。参见叶必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1-55。
①优生学最早由英国科学家F.高尔顿全面阐述。他在其第一本重要著作《遗传的天赋》(1869)中建议,安排杰出的男人与富有的女人联姻最终会产生一个杰出的种族并于1883年创“优生学”一词,继续鼓吹优生学的效益直至1911年去世。1926年成立的美国优生学会支持这样的论点:上流社会具有优秀的遗传禀赋,所以能拥有财富和社会地位。美国的优生学家也支持限制来自“劣等”民族的国家(如意大利、希腊和东欧国家)的移民,并主张将疯人、弱智人,以及患癫痫的公民绝育。在他们的努力下,美国一半以上的州通过了绝育法,被隔离的非自愿绝育的事例继续出现,直到20世纪70年代。优生学家的臆断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受到尖锐批评,在德国纳粹利用优生学支持其消灭犹太人、黑人和同性恋者之后,优生学更是名声扫地。参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6:158。
②按照《公务员录用体检表》“体检须知”第4条的要求,接受录用体检的相对人有义务如实披露自己的既往病史等健康信息。
①从两审庭审查明的事实来看,佛山市人社局等部门在2006年即制定了《佛山市执行〈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中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在录用体检初检血常规项目中加入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C)等若干事项,规定前述三项项目中两项异常者或者红细胞平均体积低于正常值5-10%,建议加查地贫基因。在2009年度,佛山市公务员录用体检检查考生598人,检出地贫基因携带者31人,其中27人来自两广地区。参见:佛山因携“地中海贫血基因”遭拒录考生状告人社局.(2009-12-31)[2010-07-22].http://medicine.people.com.cn/GB/10688590.html。
②在佛山案二审开庭前夕,广州市民郎某同样因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被该市某知名国企拒录。参见:广州职场蔓延基因歧视专家强调应保护隐私.(2010-07-30)[2010-08-31].http://news.xinhuanet.com/employment/2010-07/30/c_12391851.htm。
③例如,美国Burlington Northern&Santa Fe Railway Company因要求部分报告腕骨神经综合症(carpal tunnel syn-drome)员工检测特定关联基因在2001年被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诉至法院。2002年,BNSF以支付220万美元赔偿金为代价与EEOC达成和解。See LJ SISMONDO.GINA,What CouldYou Do for Me One Day?:The Potential of the 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 to Protect the American Public.Jour-nal of Law&Policy(S1533-4686),2006,21:475-477。
④参见《基因信息非歧视法》第101-106、202、203-205条规定。
⑤2004年出台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规定乙肝病原携带者排除肝炎的,体检合格,并不禁止开展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查。2007年,原劳动保障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劳社部发[2007]16号)开始在禁止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用或者辞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同时,禁止用人单位在招、用工过程中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2010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