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的成书年代与作者新说
    New Interpretations about the Completion Time and Authors of Yizhuan
    作者:刘延刚;潘昱洲;刘昌明;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1,(01):-17-2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易传;成书年代;子夏后学;儒家化形上学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易传》除《杂卦》而外,均成书于孟子、荀子之后,司马迁之前,其成书的先后顺序应该是:《系辞》、《文言》、《彖传》、《象传》、《序卦》、《说卦》、《杂卦》。作者除《说卦》为汉初方士儒,《杂卦》为汉武帝以后的汉儒所作外,其他基本上是战国末至秦、汉初的子夏后学所作。《易传》的出现体现了百家争鸣以来,儒家"以神道设教"构建儒家化形上学的努力。
    参考文献
    
- [1]钱穆.论十翼非孔子作[A]∥顾颉刚.古史辨:第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89. 
- [2]李耀仙.梅堂述儒[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5. 
- [3]朱伯崐.易学哲学史(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40. 
- [4]刘延刚.周易说卦传成书年代新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1990,(4). 
- [5][宋]洪迈.容斋随笔(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390. 
- [6]李耀仙.六经与孔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0,(1). 
- ①据张守节《史记正义》,本文的“序”当指《序卦》。 
- ②本文所说的《周易》是狭义的《周易》,专指《易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