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毒品案件中诱惑侦查的适用与监督——兼析最高人民法院“法〔2008〕324号”文件第六部分
The Applic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Entrapping Investigation in Drug Cases——With Reference to Part Ⅵ of the(2008)324 Document Issued by the Supreme Court
作者:黄维智;王永贵;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1,(02):-111-12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诱惑侦查;司法解释;适用监督;缺陷完善
Key words:
基金项目:2009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课题“心证形成过程研究——以刑事诉讼程序为主线”(09BFX075)阶段性成果
中文摘要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在打击犯罪尤其是在打击毒品犯罪等一些组织化和隐蔽性都比较强的犯罪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我国的毒品犯罪中,诱惑侦查一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打击作用,另一方面却因制度缺失、规范失衡等出现了一些公权力滥用、公民基本权利受到侵害的案例。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关于此问题的司法解释因存在基本概念混淆化、具体分类笼统化、犯意诱发合法化、诱惑侦查保密化等问题,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建议借鉴外国法中诱惑侦查适用与监督的成熟做法和思路,结合我国司法运行环境和体制,构建符合我国司法国情的适用与监督体系,以期杜绝因不当适用诱惑侦查所造成的危害,同时充分发挥此种特殊侦查手段在打击毒品犯罪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①近年来,全国的毒品犯罪依然高发,2009年我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7.7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9.1万名,缴获海洛因5.8吨、鸦片1.3吨、冰毒6.6吨、氯胺酮5.3吨、摇头丸106.2万粒、大麻8.7吨。同时,各级公安机关还成功破获了制毒物品犯罪案件137起,缴获易制毒化学品及非列管物质649.1吨。此各项主要数据较之前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此份数据来自于国家禁毒委员会《2009年中国禁毒报告》。
②参见2004年6月召开的毒品犯罪证据研讨会会议材料汇编——云南省调研报告。
①参见2004年6月召开的毒品犯罪证据研讨会相关会议材料汇编。
[1]龙宗智.上帝怎样审判[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211.
[2]郭纬中.论诱捕侦查与诱捕抗辩[D].台湾:国家图书馆,1998.
[3]陈俊闵.刑事程序中之诱捕侦查[D].台湾:国家图书馆,2000:11.
[4]杨志刚.诱惑侦查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10.
[5]黄朝义.诱捕侦查之相关法律问题[J].台湾本土法学,2000,(13).
[6]马滔.诱惑侦查之合法性分析[J].中国刑事法杂志,47.
[7]周银坤.诱惑侦查在惩治毒品犯罪中的运用[EB/OL].http://www.dffy.com/faxuejieti/xs/200511/20051109195923.htm.
[8]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9]蒋永良、殷其新、吴亚峰.从严格审查证据入手预防刑事错案的发生——以审查起诉环节为中心的分析[J].刑事司法指南,40(119).
[10]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比较法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39.
[11]季刚.合理确立排除规则,切实预防错案发生——基于检查工作实务的思考[J].刑事司法指南,40,(140).
[12]章海,陈少华.论刑事证据中的排除规则[J].法学评论,1996,(4).
[13]何家宏,龙宗智.诱惑侦查和侦查圈套[J].证据学论坛(3),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177.
[14]杨郁娟.论诱惑侦查[D],郝宏奎,主编.侦查论坛(1)(内部发行),196.
[15]陈光中,卞建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412.
[16]陈瑞华.程序性制裁理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197.
[17]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M].李克强,杨百揆,刘庸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09.
【关闭】